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差異,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代表特產,那么黃山特產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錄集的黃山比較有名的特產僅供參考。
一、黃山十大特產名單
1、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它創制于光緒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產歷史,主產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金毫顯露,色澤烏黑鮮潤泛灰光,俗稱“寶光”;香氣濃郁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滋味醇厚,味中有香,香中帶甜,回味雋永,湯色紅艷,葉底嫩軟紅亮。
國際市場把“祁紅”與印度大吉嶺茶、斯里蘭卡烏伐的季節茶,并列為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祁門紅茶品質超群,被譽為“群芳最”,這與祁門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是分不開的。祁門地處安徽南端,黃山支脈由東向西環繞,西北有大洪嶺和歷山,東有楠木嶺,南有櫸根嶺,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0%,平均海拔高度為600米左右,茶園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峽谷地帶,森林面積占80%以上,早晚溫差大,常有云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2、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創制于1900年。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新中國建立后,1955年, 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產地】 太平猴魁產于黃山北麓的黃山區,由于產地低溫多濕,土質肥活,云霧籠罩,故而茶質別具一格: 茶芽挺直,肥壯細嫩,外形魁偉,色澤蒼綠,全身毫白,具有清湯質綠、水色明、香氣濃、滋味醇、回味甜的優秀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種。 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和獎狀;20世紀 30年代曾在玻利維亞等國展銷;1979年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評。 【品質特征】 太平猴魁的品質特征:其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蘊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
3、徽墨
安徽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古徽州府得名,績溪為其主要產地。徽墨享有落紙加深,萬載存真之譽。具有色澤黑潤,入紙不暈,歷久不褪色、馨香濃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觀、裝潢典雅等特色,為書畫家必備佳品,雖歷史悠久自南唐,盛于兩宋、明、清。原料名貴,工藝精細、品質優良,為歷代貢品。 “胡開文”自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年)由績溪人胡天注創造始以來,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一九一0年胡氏精心制作的“蒼佩室”牌,“地球墨” 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并獲金質獎章。績溪胡開文徽墨廠的前身即“起首胡開文老店”由績溪各字號胡開文墨莊和作坊公私合營組成。98年縣書畫油煙材料廠和縣胡開文徽墨廠合并后,具有從煉煙到制墨成品一體化系統。全廠設有煉煙、制墨、雕模、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個生產工序和一個設備齊全的油煙材料和墨錠理化檢測中心。高級油煙(即高檔墨和高檔墨汁的最佳原料)采用海拔600米以上的桐子(油)和松脂及名貴藥材作原料(無化學成份對人體絕無侵害)。
4、黃山毛峰
黃山座落在安徽歙縣、太平、休寧、黔縣之間,巍峨奇特的山峰,蒼勁多姿的勁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濤起伏的云海,號稱黃山“四絕”,引人入勝。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言。黃山地區,由于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云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 “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 “黃山產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0資料》記載,起源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后,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5、徽州漆器
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利用天然植物提煉的一種生漆,摻以綠松石,丹砂,珊瑚,青筋籃,朱砂等有色礦,動物質調和而成(稱土漆,菠蘿漆),用它漆成的硯盒,果盒,筆筒,筆桿,徽籃,花瓶等漆器,五彩斑斕,絢麗奪目。 清康熙年間,徽州漆器藝人用土漆制砂硯,木質內坯,生漆涂就,小巧,古樸,便于攜帶,可與石硯媲美。 漆器與竹編工藝融匯,制品涂彩描金,美觀耐用,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工藝品。
6、歙硯
歙硯別名龍尾硯,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硯之中,羅紋硯最易發墨,最 宜筆鋒。羅紋硯中,以紋理細密的古犀羅紋、魚子羅紋和暗細羅紋為最佳。歙硯因其石紋各異而擁有不少雅稱,如金星硯,硯石中灑布金黃色點,黑地黃星,宛若夜幕繁星;羅紋硯,藍黑細線似羅紋,細的如盤發,粗的似卷帶,起波的靈動,像卵石見扁見圓;蛾眉硯,臥蠶、柳葉都似眉,長的長,短的短,有的還成雙成對,恰似臉上掛雙眉。另外還有魚子紋、瓜子紋、棗心紋、算子紋、松紋、豆斑紋、角浪紋等,雕硯名家們一般都會因材琢硯,讓紋彩盡量展現出自然純樸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輝映。
7、休寧松蘿茶
松蘿山中嫩葉蔭, 卷綠焙鮮處處同。 清·吳嘉紀 【簡介】松蘿茶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創于明初,松蘿茶產于安徽省休寧縣萬安鎮輪車村松蘿山,山高882米,與瑯源山、金佛山、天保山相連。山勢險峻,石壁懸空,峰巒聳秀,松蘿交映,蜿蜒數里,風景秀麗。“松蘿雪霽”昔日曾列為休寧海陽八景之一。唐時松蘿山有松蘿庵。茶園多分布在該山600-700米之間。此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霧彌漫,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所長茶樹稱“松蘿種”,樹勢較大,葉片肥厚,芽葉壯實,濃綠柔嫩,茸毛顯露,是加工松蘿茶的上好原料。 松蘿茶古今聞名。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記述。明代謝肇浙云:“今茶之上者,松蘿也,虎丘也,羅岕也,龍井也,陽羨也,天池也。”清代冒襄《岕茶匯抄》云:“計可與羅岕敵者,唯松蘿耳。”清代江澄云《素壺便錄》中亦云:“茶以松蘿為勝,亦緣松蘿山秀異之故。
8、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是我國枇杷中的一個優良品種,產于安徽省新安江沿岸歙縣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故名。“三潭”一帶群山環抱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終年云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并以早熟優質而聞名遐邇。“三潭枇杷”有2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大紅袍”黃里透紅,“光榮花”花蒂處長了一個明顯的五角星。一級枇杷每公斤只有20來個,綿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個的“枇杷王”。枇杷是老幼皆宜的益果,民間有“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的贊語。營養成分除含有較多的果潭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7,這是一種防癌營養素。在葡萄糖注射液問世前,我國中醫常施用枇杷汁以維持不能進食者的生命。
9、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是安徽省徽州地區傳統名菜,用歙縣問政山所出產的竹筍燉燒而成。傳統燒法中,一般都用臘肉和竹筍一起燉燒,故又稱為臘香問政筍;后來該菜因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故稱為兩香問政山筍。問政山筍籜紅肉白,質嫩味鮮,加之在烹飪過程中加佐料提味,成菜后,脆嫩可口,筍味微甜,如同鮮筍一樣,吊人胃口。菜品歷史相傳,南宋年間,徽商崛起,在杭城經商的歙人,思鄉情濃,常托人捎去問政山竹筍嘗新,以解思鄉之情、懷故之夢。
10、五城茶干
徽州傳統特產,原產于休寧縣五城龍灣。龍灣自古是五城重鎮,率水岸邊的水陸碼頭,繁忙的水運業促進了該鎮飲食服務業的發展,豆腐作坊遍及鄉里,五城茶干隨著南來北往的食客而聲名遠揚皖浙贛三省及蘇滬杭等地。該茶干以配料講究、制作精細、色香味美而著稱。原料黃豆要當年收的,陳年老豆堅決不用。醬油或用本鎮洪昌醬園的豆汁原油,或從屯溪程德馨醬園購來。桂皮、茴香、丁香、冰糖等調料都要精心選購,用油不是茶籽油就是小磨麻油,菜油一般不用。 五城茶干的制作要經過浸豆、磨漿、做坯、包布、壓榨、鹵味等工序,每道工序都精工細作。五城茶干咸淡相宜,質純味鮮,柔韌香醇,營養豐富,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老幼皆宜之美味食品。
二、黃山簡介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贊嘆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據此概括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雄踞于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其中,黃山風景區面積160.6平方千米,地跨東經118°01'—118°17',北緯30°01'—30°18',東起黃獅 ,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分為溫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緩沖區面積490.9平方千米,以與景區相鄰的五鎮一場(黃山區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耿城鎮、焦村鎮和洋湖林場)的行政邊界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