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區都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變遷以及在變遷的過程所沉淀下來的文化,那么惠州傳統的歷史文化和遺留下來的歷史古跡及游玩景點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惠州歷史文化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一、惠州歷史傳統文化及古跡景點
1.南越夔紋陶文化
1991年、1995年初,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博羅縣園洲鎮梅花墩發掘了一座春秋龍窯,首次發現夔紋陶拍(印模子),找到了夔紋陶的燒制地點。1996年至2003年,在博羅縣龍溪鎮銀崗窯址中發掘了五座并列而砌斜坡式的長約10米、寬約2米的東周龍窯址,證明它是一處范圍規模很大的東周時期陶器制作工場,而且從地層迭壓關系證明了夔紋陶遺存早于米字紋陶遺存。
2.嶺南山水古城營建文化
現存的東江、西枝江與西湖山水構成了惠州古城的整體空間格局,展現了人們利用自然地理條件筑成防衛和水陸交通的營建智慧,顯示了人與自然相互塑造的過程,特別是對水環境的利用和改造,在歷史上已注重經略水系的工程設施,以及聯系城市各功能區的各類交通遺存。惠州古城,論其形勢“象頭山主其后,鼓角山列于前,東則二江合流,西有豐湖環繞”(明代吳高《惠州修路記》)。從古城形成的服務于城市生產與居民生活的城湖江嶺融合協調的宜居文化,一直延續至今。
“半城山色半城湖”,惠州周遭山巒眾多,生態環境優美,山不僅是可觀賞的自然景觀,也是融會天人合一理念、彰顯城市宜居空間格局的人文勝地。環湖分布的西山、孤山、梌山、紫薇山、豐山、飛鵝峰、白鶴峰等大小山峰,現仍存有大量文物古跡,如泗洲塔、六如亭、王朝云墓、賓興館、元妙觀、黃氏書室、鼎臣亭、梌山書院舊址、中山紀念堂、陳炯明墓、抗日軍事機要庋藏室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凸顯了惠州古樸典雅的嶺南山水古城風貌和深厚的生態文化底蘊。
3.羅浮山宗教文化
羅浮山宗教文化,又稱東樵山宗教文化,是指與西樵山對應的東樵山——羅浮山的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在羅浮山宗教文化中,既具有道佛并存、和諧發展的特點,還滲透了濃郁的儒家文化,具有十分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特色。
4.蘇東坡寓惠文化
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大文豪蘇東坡謫貶惠州,寓居了兩年零七個月,雖無實權,但仍為百姓謀福利,推廣水力碓磨、“秧馬”,解囊修堤治湖,倡筑西新橋、東新橋,請準“錢米兩便”的納稅方法,廣泛施藥,救死扶傷,掩埋無名骸骨等,贏得了惠州人民的真誠愛戴和永久的懷念。他在《自題金山畫像》詩中自題“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5.海防軍事文化
歷史上惠州府轄東江流域十余州縣,“東接長汀,北連贛嶺,控潮梅之襟要,壯廣南之輔扆,大海橫陳,群山擁后”,地理位置險要,自古便是嶺南地區的東大門,是南中國重要的軍事國防要地。
6.近現代革命文化
惠州毗鄰廣州,連通海外,容易接受新思想的傳播和輻射。清末,民主革命觀念在惠州已生根發芽,促使惠州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孫中山曾領導十次反清武裝起義,兩次在惠州發生,即1900年的三洲田起義和1907年的七女湖起義。其中,鄭士良領導的三洲田起義被孫中山先生認為是國民革命的轉折點。1925年2月和10月,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惠州,統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至今還保留了七女湖起義舊址、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中山紀念堂、落霞榭等大量文物古跡。
7.惠州民俗文化
由于地處廣府、客家、潮汕民系文化的交匯區域,使得惠州的文化既深受周邊文化的影響,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與價值。如語言,本土方言、粵語、閩南語、客家方言乃至“軍聲”在惠州兼而有之且運用廣泛;又如建筑,具有客家、廣府、潮汕傳統風貌的古建筑,在全市各地相容共生;又如宗教,既有佛教、道教,也有本土的多神崇拜如“譚公教”等豐富的教派類別。在民俗方面,流傳于民間的木魚書、龍舟說唱、麒麟舞等都是惠州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李家拳”是南拳中五大拳種之一,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梅菜扣肉等東江名菜都起源于惠州,在粵菜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惠州龍門農民畫風格獨特,被譽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一朵奇葩,龍門縣因此被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這些民俗文化扎根于惠州大地,充分體現了惠州當地特色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也是嶺南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8.羅浮山中醫藥文化
羅浮山又名東樵山,是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漢朝史學家司馬遷曾把羅浮山比作“粵岳”。它位于惠州市博羅縣西北部,總面積260多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嶺南第一山”。
羅浮山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生長著30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就有1240余種,是一個舉世公認的天然中草藥寶庫,成就了輻射嶺南的重要藥市。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則記述廣東四大藥市之一的羅浮山藥市:“一曰藥市,在羅浮山沖虛觀左,亦曰洞天藥市”。唐代惠州籍僧人懷迪居羅浮山南樓寺,曾為武則天和太平公主奉上金耳環等仙藥,專供宮廷之用,羅浮山也因此被喻為“皇家藥園”。葛洪的醫藥文化通過羅浮山道士世代流傳。明代羅浮山黃龍觀道士陳伯輝在前輩古方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加工集成,利用羅浮山地區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煉就了功效奇特、藥性平和、內服外用俱佳的藥物“百草油”(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如今,其盛產的石斛、過江龍等中草藥更是游客的必購藥材。
二、惠州簡單概述
惠州市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江中下游,毗鄰香港,東至汕尾,南臨南海,西南與深圳、東莞交界,西連廣州,北接河源。
惠州市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總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總面積的6%,常住人口約470萬。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81.4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惠州,古稱循州、禎州,因府城南門外一里有飛鵝嶺,“勢若飛鵝”,又得名“鵝城”,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歷來是東江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眾多,素有“嶺南名郡”之譽,是廣東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10月3日,經國務院批復,惠州正式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