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一:現代物流概論
本課程講授物流的概念、物流過程中的各功能要素;掌握現代物流系統中所運用的新概念、新技術,掌握物流成本概念及構成,能運用成本去管理物流,能用系統工程、價值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分析物流系統;了解目前國內外物流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使學生具備運用現代物流基本理論、現代物流技術和方法去解決物流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在物流企業、物流中心、大型工商企業物流部門,政府部門從事物流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二:倉儲管理實務
本課程對應倉儲管理崗位群,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采用任務驅動、流程模擬、使工作崗位職責明確,變先學后練為邊做邊學,使學生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實操技能得到較快提高。通過對3D倉儲模擬系統的實際操作,可以看到各類物流企業的真實運作環境,包括物流設備的操作。
課程三:運輸管理實務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高度結合的實務性課程,是本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課程內容結合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分解為任務驅動項目,開展任務驅動型項目教學活動。通過物流公司提供的NIS信息系統及3D運輸管理信息系統來完成信息系統的實踐,所有的業務資料全部來自于企業真實的數據,讓學生邊做邊總結,同時“物流工作室”的快遞和托運業務為課程提供了真實的運作環境,有效保證了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均衡發展和職業能力的整體提升。
課程四:物流信息管理實務
物流信息管理實務是物流管理系的核心專業課程,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理論講解與上機軟件實訓相結合,介紹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組成和主要技術。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及其發展方向,明確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結構及其功能,掌握一定的物流信息系統開發方法,了解相關技術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應用,并掌握幾個常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流程與功能模塊。
課程五:供應鏈管理
該課程主要介紹了供應鏈管理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原因;供應鏈的基概念、結構模型及其特征;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及內容。提出了戰略伙伴選擇的考慮因素及方法,三種戰略聯盟形式;供應鏈選管理中信息的價值、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管理和物流管理。闡述了根據供應鏈的特點優化運作流程、進行企業重構、確定了相應的供應鏈管理組織系統的構成要素及業務流程重新設計的原理、供應鏈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及方法;全球供應鏈的類型及形成過程。
課程六:儲存與配送管理
了解倉儲工作中的計劃管理、入庫保管、貨物收支等環節,了解各類硬件技術的類型,受力分析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對貨物的分揀、包裝、及在配送過程中的運輸路線的規劃,使學生具備運用現代化倉儲技術及現代化配送技術對物流過程的倉儲環節和配送環節進行科學管理、合理組織。
(一)業務工作范圍
畢業生適應在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工商企業中從事物流管理工作和與物流相關的鐵路,航空,港口,倉儲等管理和技術工作。
(二)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1、知識結構
(1)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
(3)了解物流管理發展的最新動態
2、能力素質結構
(1)具備物流管理的應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備物流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進行物流系統分析、設計和規劃,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課程:管理學原理、物流學導論、采購理論與策略、運輸與包裝、國際市場營銷、配送中心營運與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財務成本管理、物流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物流規劃與設計、倉儲管理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商品學,審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