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能從事工作,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大風車小編為大家從網絡整理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基本屬性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基本屬性 | |
學歷層次 | 本科 | |
修業年限 | 四年 | |
授予學位 | 歷史學學士 | |
文理比例 | 88:12 | |
男女比例 | 30:70 |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簡稱文博專業,它主要涵蓋了文物學與博物館學,并與考古學關系極為密切,是一門內容較復雜、內涵較豐富的人文學科。從某種程度上講,文物與博物館學是屬于文化遺傳學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目標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歷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政治、歷史科目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歷史基礎知識扎實,喜歡文化研究的學生就讀。
知識能力
1.掌握文物學和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我國主要文物種類和重要文物實例; 3.具有對人類文化遺存評價、分析、鑒賞的基本能力; 4.了解我國文物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的國際規章; 5.了解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的作用,熟知博物館的基本職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繕、保管的傳統方法和現代科技知識;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考研方向
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中國史、公共管理
主要課程
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博物館經營管理、物質文化史、文化人類學、文物學概論、文物管理與法規、中國歷史地理、古代工藝美術、民俗學、藝術史、考古學通論、文物與考古技術、文物保護基礎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旅游部門、新聞出版和教育單位的文物成列與保護、博物館管理和研究;公安、海關、商檢、拍賣典當、珠寶行等文物鑒定、評估和保護。該專業適合公務員崗位及升學考研。
社會名人
高蒙河、吳春明、張忠培等。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就業前景
1、近十年平均薪資
年份 | 薪資/月 |
---|---|
2010 | 2605 |
2011 | 3435 |
2012 | 4381 |
2013 | 5285 |
2014 | 5989 |
2015 | 6744 |
2016 | 7360 |
2017 | 10466 |
2018 | 10556 |
2019 | 12007 |
2020 | 12327 |
2、主要職業分布
職業類別 | 具體崗位 | 比例 |
---|---|---|
行政/后勤/文秘 | 行政經理/辦公室主任,行政主管,行政專員,助理/秘書,辦公室文員,公益崗,行政文員,總裁助理,實習生,總經理助理 | 13% |
銷售業務 | 招商加盟,銷售主管,區域業務,銷售代表,業務拓展經理,客戶經理,房地產銷售經理/主管,大客戶銷售經理,客戶經理/主管,銷售經理 | 7.6% |
編輯/記者 | 雜志編輯兼新媒體運營,電話采編,藝術編輯,編輯部主管,實習記者,其他,古籍、影像業務,實習生,征稿編輯,編輯總監 | 5.8% |
廣告/文案/策劃 | 廣告文案策劃,高級經理(部門負責人),策劃總監,企劃經理,廣告創意/設計主管/專員,市場文案策劃,廣告設計,客服執行副總監,實習生,文案 | 5.4% |
人力資源 | HRGeneralist,總裁辦公室主任,誰會責任高級專員,后代理主管職位,行政人事經理,人力資源經理/主管,企業文化/員工關系/工會管理,人事行政主管,人事處科員,行政及人事專員 | 4.2% |
其他 | 網絡推廣專員,內容運營,網絡營銷經理,運營,網站營運經理/主管,文檔/資料管理,運營管理員,其他,實習生,數據分析專員 | 64% |
3、主要行業分布
序號 | 行業類別 | 比例 |
---|---|---|
1 | 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 16% |
2 | 多元化業務集團公司 | 13% |
3 | 廣告 | 13% |
4 | 學術/科研 | 10% |
5 | 建筑/建材/工程 | 10% |
6 | 計算機軟件 | 10% |
7 | 公關/市場推廣/會展 | 6% |
8 | 家居/室內設計/裝潢 | 6% |
9 | 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 | 6% |
10 | 房地產 | 6% |
4、主要地區分布
序號 | 地區 | 比例 |
---|---|---|
1 | 深圳 | 23% |
2 | 西安 | 23% |
3 | 南京 | 15% |
4 | 武漢 | 11% |
5 | 北京 | 7% |
6 | 青島 | 7% |
7 | 南昌 | 3% |
8 | 天津 | 3% |
9 | 廣州 | 3%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