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能從事工作,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大風車小編為大家從網絡整理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 |
學歷層次 | 本科 | |
修業年限 | 四年 | |
授予學位 | 工學學士 | |
文理比例 | 0:100 | |
男女比例 | 65:35 |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本專業是一個涉及材料學、工程學和化學等方面較寬口徑的專業。本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學生主要學習新型功能材料的組成與結構、合成與制備、性能、效能的變化規律及其應用,訓練應用材料學、化學、工程和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功能無機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功能復合材料的設計、研究和技術開發的能力。
培養目標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系統掌握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和科學創新的研究方法,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特別是在粉體材料加工制備、粉末冶金、陶瓷材料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與產品開發、生產工藝工程設計、質量控制和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物理、化學科目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對粉體材料學習、研究有興趣的學生就讀。
知識能力
1.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 2.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技能; 3.具有競爭和團隊精神; 4.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前景和動態。
考研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機械設計基礎、粉體工程、粉末冶金原理、成形模具設計制造技術、材料分析測試方法、材料物理力學性能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等部門從事粉體材料加工制備、粉末冶金、硬質合金與超硬材料、陶瓷材料、新型電工電子材料、納米材料和復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生產及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教學及相關管理方面的工作。多年來粉末冶金專業的畢業生的分配持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社會需求一般是畢業生數的2~4倍。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社會名人
魏詩榴、葉普、陶珍東、鄭少華等。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1、近十年平均薪資
年份 | 薪資/月 |
---|---|
2010 | 2935 |
2011 | 4055 |
2012 | 4463 |
2013 | 4928 |
2014 | 7015 |
2015 | 7573 |
2016 | 8481.76 |
2017 | 9415.02 |
2018 | 10356.5 |
2019 | 11703.4 |
2020 | 13224.4 |
2、主要職業分布
職業類別 | 具體崗位 | 比例 |
---|---|---|
化工工程 | 助理工程師兼職制粉車間班長,助理,化學操作,質量和產品工程師,生產工程師,技術研發工程師,實習生,化工實驗室研究員/技術員,生產維護,技術改進。,工藝技術科 | 11.9% |
機械設計/制造 | 機械工程師,項目工程師,實驗員,材料研發工程師,3D打印工程師,涂裝工藝工程師,材料工程師,粉末材料成型燒結技術研發員,美國監造工程師,監造工程師 | 9.4% |
銷售業務 | 業務拓展經理/主管,銷售工程師,市場開拓銷售代表,銷售代表,業務經理,客戶代表,客戶經理,銷售,業務員,銷售經理 | 9.2% |
質量管理 | 質保監查+質量工程師,質量檢驗員/測試員,技術質量工程師,產品開發/技術/工藝,質量管理/測試工程師,品質工程師,實習生,質量管理人員,質量技術員,質檢員 | 8.6% |
生產工藝 | 材料研發工程師,技術工藝工程師,工藝/制程工程師,產品工藝/制程工程師,助理工程師,主管工程師,實習,兼職,制造工程師,現場工藝師 | 5.8% |
其他 | 開發部組長,高級研發工程師,產品開發/技術或工藝,涂料研發工程師,技術研發工程師,技術開發部,產品開發/技術/工藝,油漆/化工涂料,產品研發員,材料研發技術員 | 55.1% |
3、主要行業分布
序號 | 行業類別 | 比例 |
---|---|---|
1 |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 | 20% |
2 | 新能源 | 16% |
3 | 原材料和加工 | 14% |
4 |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 12% |
5 | 機械/設備/重工 | 11% |
6 | 建筑/建材/工程 | 9% |
7 | 環保 | 4% |
8 | 儀器儀表/工業自動化 | 3% |
9 | 貿易/進出口 | 3% |
10 | 家具/家電/玩具/禮品 | 3% |
4、主要地區分布
序號 | 地區 | 比例 |
---|---|---|
1 | 上海 | 23% |
2 | 深圳 | 18% |
3 | 廣州 | 13% |
4 | 寧波 | 8% |
5 | 武漢 | 8% |
6 | 蘇州 | 7% |
7 | 東莞 | 5% |
8 | 廈門 | 4% |
9 | 合肥 | 4% |
10 | 常州 | 4%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