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能從事工作,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大風車小編為大家從網絡整理了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 |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基本屬性 | |
學歷層次 | 本科 | |
修業年限 | 四年 | |
授予學位 | 工學學士 | |
文理比例 | 0:100 | |
男女比例 | 65:35 |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介紹
專業簡介
能源與動力工程致力于傳統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開發,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傳統能源,也包括核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來將廣泛應用的氫能。動力方面則包括內燃機、鍋爐、航空發動機、制冷及相關測試技術。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調整熱能與動力工程為能源與動力工程?紤]學生在寬厚基礎上的專業發展,將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分成以下四個專業方向:即工程熱物理過程及其自動控制、動力機械及其自動化、流體機械及其自動控制、電廠熱能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
該專業主要培養能源轉換與利用和熱力環境保護領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適應和創新能力,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高級人才,以滿足社會對該能源動力學科領域的科研、設計、教學、工程技術、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設計、運行、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
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物理科目要求較高。該專業適合對能源動力研究、測試、運用感興趣的學生就讀。
知識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該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力學、機械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學、控制理論、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獲得該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 4.具有該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考研方向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動力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控制理論、測試技術、燃燒學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大型企業、相關公司以及相關的研究所、設計院、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門從事熱能工程、動力工程、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與設計、產品開發、制造、試驗、管理、教學等工作。主要就業方向為發電廠、內燃機廠、汽車制造廠、物流調控、鍋爐廠、大型機械廠、造船廠、空調廠、制冷設備廠、暖通工程等。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社會名人
陳學俊、葛天舒、沈勝強等。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1、近十年平均薪資
年份 | 薪資/月 |
---|---|
2010 | 3222 |
2011 | 3947 |
2012 | 4639 |
2013 | 5405 |
2014 | 6293 |
2015 | 7232 |
2016 | 8244 |
2017 | 9398 |
2018 | 10800 |
2019 | 12118 |
2020 | 13124 |
2、主要職業分布
職業類別 | 具體崗位 | 比例 |
---|---|---|
機械設計/制造 | 鍋爐設計工程師,技術工程師,鍋爐工程師,機械設備工程師,空調工/電梯工/鍋爐工,試驗工程師,船舶設計與制造,機械結構工程師,產品開發/技術/工藝,工程/設備工程師 | 10.1% |
給排水/暖通/空調 | 項目經理/項目主管,暖通設計工程師,技術工程師,制冷系統工程師,工程/設備主管,技術支持,設計員,設計師,機電工程師,其他 | 9.2% |
電力 | 售前/售后技術支持工程師,調試工程師,鍋爐運行,工程/設備主管,設計員,設備工程師,機電工程師,集控運行,動力工程師,工程/設備工程師 | 8.8% |
汽車設計/研發 | 研發工程師,發動機/底盤/總裝工程師,汽車動力系統工程師,技術研發工程師,發動機設計工程師,汽車設計工程師,發動機/總裝工程師,標定工程師,汽車項目管理,設計工程師 | 8.8% |
銷售業務 | 網絡/在線銷售,大客戶銷售代表,業務經理,大客戶管理,渠道/分銷經理,渠道/分銷經理/主管,銷售,業務主管,業務拓展專員/助理,大客戶銷售經理 | 6.2% |
其他 | 技術部經理,項目管理員,工程/設備主管,項目管理主管,經理,總監/部門經理,工程主管,項目執行/協調人員,技術經理,工程/設備工程師 | 56.9% |
3、主要行業分布
序號 | 行業類別 | 比例 |
---|---|---|
1 | 電氣/電力/水利 | 4% |
2 | 外包服務 | 4% |
3 | 新能源 | 24% |
4 | 金融/投資/證券 | 17% |
5 | 建筑/建材/工程 | 12% |
6 | 機械/設備/重工 | 11% |
7 | 其他行業 | 8% |
8 | 環保 | 6% |
9 | 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 5% |
10 |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 | 5% |
4、主要地區分布
序號 | 地區 | 比例 |
---|---|---|
1 | 深圳 | 19% |
2 | 上海 | 17% |
3 | 武漢 | 12% |
4 | 北京 | 11% |
5 | 成都 | 7% |
6 | 廣州 | 6% |
7 | 杭州 | 6% |
8 | 南昌 | 5% |
9 | 長沙 | 5% |
10 | 南京 | 4% |
數據來源于大風車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