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指南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43號)和《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改革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5〕10號)相關要求,推進各地開展鄉村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形成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切實提升鄉村學校校本研修質量,特制定本實施指南。
一、目標任務
針對當前鄉村教師培訓中存在的校本研修質量不高,網絡研修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不緊密,教師專業發展缺乏持續支持等問題,大力推行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有效利用教師網絡研修社區,為鄉村學校持續提供專家指導和優質課程,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推進鄉村教師邊學習、邊實踐,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實施流程
1.做好規劃設計。省市統籌指導,區縣與學校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納入鄉村教師全員培訓規劃和校本研修規劃,會同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分別制定區縣實施方案和學校校本研修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目標明確,突出重點,細化措施,明晰責任,操作性強,體現區域和學校特色。
2.建立研修支持體系。省市統籌協調,區縣會同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建立“個人空間?工作坊?學校社區?區域社區”一體化的縣域網絡研修社區。建立“縣域?片區?學!比灰惑w的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管理制度,落實各方責任。加強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推進本地教師培訓、教研、電教等部門資源有效整合,完善縣域教師培訓支持服務體系。遴選專職培訓者、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建立縣級培訓者隊伍。加強鄉村學校校長培訓,重點提升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組織管理能力。學校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設好學校網絡研修社區,建立校級培訓者隊伍。鄉鎮中心學校要將所輻射的村小和教學點納入本校研修體系。
3.開發建設優質資源。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要做好預設性課程資源開發建設工作,采取自主開發、合作建設、購買引進等方式,提供覆蓋全學科(領域)、滿足鄉村教師跨年度、長周期研修需要的培訓課程資源,為每個鄉村教師提供充足的選學課程。重點建設鄉村教師急需的師德修養、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心理健康和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培訓資源。著力開發、提供網絡協同研修工具和學科教學工具,做好通用教育教學數字資源的整理與推薦。區縣和學校要會同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重點圍繞培訓生成性成果和學員結業成果,采取定向征集、擇優遴選、加工升級等方式,建立本土化的區域和學校資源庫,有針對性地推送給每個鄉村教師,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并為后續研修提供支持。區縣要明確培訓生成性成果和學員結業成果的質量標準,將成果質量與培訓評價掛鉤,為開發高質量課程資源奠定基礎,提升培訓綜合效益。
4.組織實施研修。區縣會同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落實區縣實施方案,組織鄉村學校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鄉村學校落實校本研修實施方案,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工作,有效組織教師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區縣與學校要切實做好以下兩項研修:
吉林省教師研修網登錄入口https://www.jljsyx.cn/
一是常規研修。結合備課、上課、評課和班級管理等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采取技能訓練、課例研究、專題研討、同課異構、同行評價、專家與培訓者指導等方式,著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網絡研修要為常規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資源支持、專家指導和大數據分析支持等。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學情診斷工具、教學設計工具、協同備課工具、觀課評課工具、音視頻互動工具和網絡社交工具等。資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備課資源庫、學科案例庫、通識和學科教學課程庫等。專家與培訓者指導主要通過網上診斷、課例點評、組織研討、解答問題等,引領帶動常規研修。大數據分析主要通過記錄并反饋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學習研修的行為軌跡、關鍵內容及學習成效,支持教師日常反思改進,有效反映教師專業成長歷程,激勵教師自主發展。
二是專題研修。主要采取診斷示范、專題講座、主題研討、行動研究和成果展示等方式,定期開展主題鮮明的遞進式系列研修活動,著力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的突出問題,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網絡研修要為專題研修提供工具支持、資源支持和專家與培訓者指導。工具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問題收集與整理工具、觀課評課工具、音視頻互動工具和網絡社交工具等。資源支持主要包括提供與研修主題直接相關的典型案例、專題課程和方法課程等。專家與培訓者指導主要通過網上診斷、課例示范、專題講座、主題研討、課題研究指導、成果總結與推送等,引領帶動專題研修。
5.抓好監管評估。省市和區縣要做好校本研修實施的過程監管工作,建立監管制度,落實監管責任,改進監管方法,對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進行有效管理。省市要著力做好對區縣培訓方案落實、縣域網絡研修社區建設、縣級培訓者隊伍建設、縣域研修活動開展、縣級培訓資源庫建設、校本研修管理評價等方面的過程監管。區縣要著力做好對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的網絡研修社區建設、培訓課程落實、培訓團隊建設、常規研修與專題研修活動支持、學員管理與評價支持等方面的過程監管;做好對學校的校本研修方案落實、校級培訓者隊伍建設、學校網絡研修社區應用、常規研修與專題研修活動開展、學員管理與評價等方面的過程監管。
省市和區縣要依據培訓質量標準,采取大數據評估、參訓教師匿名評估、抽查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校本研修績效進行評估。要強調應用導向,重點評估教師的學習應用實效和培訓成果,網絡研修社區建設的成效與特色等。建立培訓績效通報制度,將評估結果作為區縣、學校、教師評價考核的重要依據。
三、職責分工
1.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職責
(1)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納入省市教師培訓規劃,完善制度,建立機制。
(2)有效利用國培、省培、市培經費對區縣進行支持。
(3)做好對區縣的指導和監管評估工作。
(4)發掘區縣和學校的先進做法、典型經驗,及時總結推廣。
2.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職責
(1)根據省市要求,制定培訓規劃與實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明確項目參與各方職責,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
(3)加強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建立縣級教師發展中心與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的協作機制。
(4)建立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指導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社區。
(5)建立縣級培訓者隊伍,加強校長培訓,提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指導與管理能力。
(6)根據培訓規劃和職責分工,落實培訓經費。
(7)組織學校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組織開展跨校區域研修活動。
(8)做好本土化區域資源庫建設與使用工作。
(9)做好對學校和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的過程監管和績效評估工作。
(10)及時發掘“好學校、好教師、好成果”,做好典型經驗、先進做法的總結與宣傳推廣。
3.網絡研修支持服務機構職責
(1)根據區縣培訓規劃與實施方案,制定網絡研修支持服務計劃,協助學校研制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方案。
(2)提供滿足培訓需要的功能完善的網絡研修平臺。
(3)支持區縣和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社區。
(4)做好預設性課程資源開發建設工作,支持區縣和學校做好本土化資源的遴選、加工與應用。
(5)組建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專家團隊,做好培訓指導工作。支持區縣做好縣級培訓者及校長培訓工作。
(6)支持區縣和學校組織實施常規研修和專題研修。
(7)做好線上與線下研修數據的記錄、分析和反饋,利用大數據分析,支持教師反思改進與自主發展。
(8)支持區縣做好學校校本研修的監管評估工作,支持學校做好教師研修的監管評估工作。
(9)及時發掘“好學校、好教師、好成果”,做好典型經驗、先進做法的總結與宣傳推廣。
4.學校職責
(1)校長為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根據區縣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規劃與實施方案。
(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明確校內各方職責,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
(3)依托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立學校網絡研修社區。
(4)建立校級培訓者隊伍,提升培訓者組織實施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能力。
(5)根據培訓規劃和職責分工,落實培訓經費。
(6)組織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參加跨校區域研修活動。
(7)做好學校資源庫的建設與使用工作。
(8)做好對教師研修的過程監管和績效評估工作。
5.教師職責
(1)根據校本研修規劃與實施方案,制定個人研修計劃。
(2)認真參加常規研修,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技能。
(3)認真參加專題研修,切實解決教育教學的突出問題。
(4)有效利用網絡研修社區,建好“個人空間”,養成網絡學習習慣。
(5)學以致用,完成培訓實踐任務,提交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