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漢字的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我國漢字神奇的形、豐富的字,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
2、初步了解象形、會意、形聲三種最基本的造字方法。
3、培養熱愛漢字的情感,為發展漢字、豐富漢字作出自己的努力。
【活動準備】
1、認真閱讀《漢字,悠長的時間隧道》、《我愛你,中國的漢字》,了解我國漢字神氣的形、豐富的義,激發對漢字的興趣。
2、查找趣味字謎及有趣的漢字故事,收集各種字體的書法精品。
3、查閱收集有關造字故事、造字方法及漢字演變過程的資料。
4、教師在活動前制作一些相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一個個方塊漢字就像一幅幅跳躍的畫,流滴出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今天,我們一起來講述漢字的故事。
二、交流閱讀心得,了解漢字與祖先生活的關系
1、我們祖先在生產實踐中,創造了漢字。這些漢字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能反映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生活的變化,甚至能反映他們的思想。
2、交流閱讀收獲:
⑴哪些漢字能反映祖先的生活?
⑵哪些漢字的演變能反映祖先生活的變化?
⑶哪些漢字能反映祖先的思想?
教師出示課件,以加深理解。
3、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每個漢字都有不同的風韻,
交流閱讀收獲:
⑴舉例說明漢字的風韻及魅力。
⑵課件展示漢字書法精品和魅力。(各種字體,各種風格)
三、了解漢字發構造
1、述自己收集到的造字故事,如“倉頡造字”等。
2、交流漢字的方法:
⑴漢字造字共有6種:
象形、會意、形聲、指事、假借、轉注。其中最主要的是象形、會意及形聲。
⑵人類造字的最初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照著東西的樣子畫:
比如,要寫個“人”字,就畫個“人”形,這是個側面的人形。寫“日”字,就畫個圓圈,因為太陽上有黑子,就在圓圈里劃條線,或點個點()。“月亮”的“月”,因為有“陰晴圓缺”,又為了和太陽區別開,就畫成?的樣子,當中的線條表示月亮里的陰影,這些照東西的形象造的字,叫做“象形字”。
⑶這些看得見的簡單的東西,可以照著樣子畫,可是有些復雜的事物就很難畫,有的根本就畫不出來。例如“采”,我們不能把人在樹上采摘的整個形象畫出來,怎么辦呢?畫一只手在樹上,就表示采摘的意思,“尖”的意思沒有樣子照著畫,就在“大”字上加個“小”,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嗎?用兩個或幾個字放在一起,讓我們來體會它的意思,這種造字方法叫“會意”。
⑷用象形和會意的方法造字,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字沒法畫出它的樣子,有些字也不好用會意的方法來造,而我們講話,要用的字很多,這些字,說得出,卻寫不出,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就根據字的不同意思,加上相關的偏旁來區別。比如,已造了一個“青”,要說水“清”,就在“青”字旁邊加個“水”,造個“清”,如果說“邀請”的“請”,就在“青”字旁邊加個“言”,要是“感情”的“情”字,就在“青”字旁邊加個“心”,“晴朗”的“晴”呢,加個“日”字好啦。
出示相關課件,加深理解。
3、再舉例子,加深理解:
要讓學生能基本分清,哪些字是象形字,哪些字是會意字,哪些字是形聲字。
四、解漢字的演變
1、交流三千多年,漢字演變的故事,明白漢字的演變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可以是印章,可以是書法作品,可以是字帖,用課件演示。
2、教師將漢字演變的過程用例字的形式制成表格,并讓學生明確:
漢字不斷演變,結果是越來越不像圖畫,越來越簡單、好寫。
五、漢字故事會
走上講臺,講述自己收集到的令人捧腹的漢字故事,講述古今名人制作字謎的故事,將自己制作的字謎給同學猜。
六、動的延伸及實踐
1、利用活動課,比賽說一說有關字的成語,開展一次“成語接龍”或“一字開花”大賽。
2、利用班隊會課,開一次故事會,主題就是“漢字的故事”。
3、制作一張小報,主題是“漢字的故事”,比一比,誰做得好,貼在櫥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