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提高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
■要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以調整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務求實效。
■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進退并舉。
■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
■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乍暖還寒,日麗風清,今天的北京以晴空暖陽迎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會議上午9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持會議。
李克強說,過去一年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任務艱巨而繁重。面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自然災害頻發、多重矛盾交織的復雜形勢,全國各族人民在以*同志為*的*領導下,從容應對挑戰,奮力攻堅克難,圓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改革開放和*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堅持、不斷探索與完善。同時,我們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還不牢固,增長的內生動力尚待增強。財政、金融等領域仍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宏觀調控難度增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一些地區大氣、水、土壤等污染嚴重,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就業結構性矛盾較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醫療、養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社會治安等方面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生產安全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腐敗問題易發多發,公職人員中不廉不勤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有的是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對存在的問題,政府要先從自身找原因、想辦法。民之所望是我們施政所向。要牢記責任使命,增強憂患意識,敢于擔當,毫不懈怠,扎實有效解決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厚望。
農業是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領域,更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李克強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現代化。堅守耕地紅線,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李克強提出,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經過今明兩年努力,要讓所有農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凈的水。要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國家加大對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協作的支持,加強生態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地方要優化整合扶貧資源,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
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是今年的另一項重點工作。李克強說,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今后一個時期,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李克強強調,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提高產業發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從業。加快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城鎮發展后勁。優化東部地區城鎮結構,進一步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加強城鎮化管理創新和機制建設。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做好相關規劃的統籌銜接。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避免千城一面。加強小城鎮和村莊規劃管理。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通過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讓我們的城鎮各具特色、宜業宜居,更加充滿活力。
產業結構調整是近年來我國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也是本屆政府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此,李克強說,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進退并舉。進,要更加積極有為。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保險、商務、科技等服務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精準管理水平,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退,要更加主動有序。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
李克強指出,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要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并就污染防治等工作提出了具體量化目標。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生活,關乎民族未來。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李克強表示,要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臺,推進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除塵改造1.8億千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實施土壤修復工程。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建設美麗鄉村。
“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李克強強調。
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還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李克強說,要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加強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采與應用。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實施建筑能效提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發展清潔生產、綠色低碳技術和循環經濟,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強化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開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
李克強同時指出,要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今年擬安排500萬畝。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濕地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加強三江源生態保護。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探索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他強調,各級政府和全社會都要進一步積極行動起來,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
2016兩會熱點解讀2017年“兩會”十大熱點議案提案
下面是全國“兩會”開幕以來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的代表委員十大議案提案。其中,李彥宏提出的設立“中國大腦”以及馬化騰提出的“用移動互聯網防治霧霾”為今年議案提案增加了技術含量,成為今年“兩會”一大亮點。“元宵節放假”和“廢除嫖宿幼女罪”的建議更是獲得網民普遍叫好。雖然“延長產假”和“提高個稅起征點”還存在一些爭議,但仍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此外,莫言和崔永元提出的“學前教育”和“轉基因”提案也贏得較高的關注度。
據悉,2017年"兩會"代表委員十大熱點議案提案總熱度由媒體報道量、微博文章數和論壇博客文章數、微信文章數四項指標通過歸一化賦權相加的方式統計得出,媒體報道、微博、微信三者權重占百分之之三十,論壇博客占百分之十。
2016兩會熱點解讀十大熱點議案提案網民滿意度排行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議案提案更加靠譜(雷人提案明顯減少)、更加環保(劍指“霧霾”)、更加務實(建議更具體,操作性更強),網民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據悉,十大熱點議案提案網民滿意度排行是針對每一提案隨機選取300名網友的評論,并根據評論內容分為贊同、反對及其他,滿意度為贊同人數所占的百分比。
2016兩會熱點解讀:李彥宏“中國大腦”提案被贊最“前瞻”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今年“兩會”的提案,希望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高度。“中國大腦”提案因為具有創新性,引起媒體和網民的廣泛關注,截至3月9日,相關報道超過2280條,微博評論共計1273條,微信上的相關討論也達到2153條。《第一財經日報》稱,“李彥宏‘中國大腦’提案是撬動中國創新的杠桿”。多數網民也對此提案表示支持,認為科學技術應得到更多的重視,實現科技強國,提案也因此被網民稱贊為最具“前瞻”性提案。
2016兩會熱點解讀董明珠:建議個稅起征點提至5000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她在空調行業多年調研發現,要切實提高個稅起征點,起碼提高到5000元。同時調整企業主征收個人所得稅方式,平衡個稅征收總額。
對于廣大民眾而言,提高個稅起征點有著強烈的現實訴求。網友在支持的同時也表達出5000元的起征點有待商榷,甚至傾向于家庭繳稅綜合性個稅改革。網友“pinekxs”表示,在目前生活成本條件下,起碼應該1萬,而且應以家庭為征稅單位,考慮到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缺失,贍養無社保老人者應做相應扣減。網友“shujiaxiaoxin”稱,按家庭繳稅更合理,提高個稅確實不是簡單的數字問題。
2016兩會熱點解讀元宵節憲法日放假呼聲高
基于元宵節為中國傳統佳節,民眾也多期望增加假日提升幸福感,因此,在“元宵節設為法定假日”的討論中,網民同媒體評論幾乎呈現了一邊倒的支持。《深圳僑報》發表文章“元宵節放假建議乃民心所向”,《北方新報》刊文“元宵節‘鬧’放假是好事”。稱此舉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公眾幸福指數,激發民族心理認同。
2016兩會熱點解讀廢除嫖宿幼女罪呼聲再起
2017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再次呼吁廢除嫖宿幼女罪。同時,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相關言論一經公開,引發網友們“一邊倒”支持點贊。截止到3月9日,相關報道超過1600條,微博評論共計3467條。對于普通公眾來說,對“嫖宿幼女罪”的印象大多是一種對不法分子的變相開脫和對幼女身心的二次傷害。網易網友“jiyingdoctor”指出,“嫖宿幼女罪這一定義把真正的受害者幼女的身份定位成了‘娼妓’!”騰訊網友“@一生何求cx”表示,“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很好,不要只擔心國民經濟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兒童性侵問題、安全問題,都是需要關注的。”
2016兩會熱點解讀馬化騰:用移動互聯網防治霧霾
騰訊CEO馬化騰攜四項議案參加2017年兩會,這四項議案都與互聯網聯系緊密。關于霧霾的防治問題,馬化騰在議案中建議:加快移動互聯網在民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有助于解決防治霧霾等民生問題。
網友對此議案則有“贊”有“噴”,反應不一。支持者認為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去普及霧霾常識遠比普通渠道效果來得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用互聯網防治霧霾問題確實不是沒有道理。而反對者則稱,“現在中國的污染源頭不在技術,而在制度和利益”,“用互聯網治霧霾更像是媒體達到傳播效果博人眼球的噱頭”。更多的網友則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政府治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