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兩會分別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歷年“兩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那么今年兩會都有哪些熱點話題呢?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鄉村醫生編制的一些相關新聞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以下是2019年全國兩會關于鄉村醫生編制的提案最新新聞消息,可供參考!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也就是說,今后醫生將不再有特殊編制,成為貨真價實的社會“勞動者”!所謂的“鐵飯碗”徹底被打破了。
鄉村醫生“編制夢”終難圓
在新醫改前,鄉村醫生依靠自身技術能力自給自足,多勞多得,不管收入多少全憑個人能力,落得個自由自在,倒也滿足。但是新醫改這近十年來,鄉村一體化要求合并,鄉村醫生承擔了大量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鄉村醫生感慨是“農民”卻干起了公務員的活。隨著鄉村民辦教師、獸醫、村干部紛紛解決編制或者待遇、養老逐年提高,鄉村醫生要求入編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但是無奈取消編制是大勢所趨,也是符合國際潮流。因此,隨著公立醫院醫生取消編制的正式施行,鄉村醫生的“編制夢”終究難圓。
沒有編制的鄉村醫生還有什么夢
其實多年來,大多數鄉村醫生已看淡了編制問題,因為他們逐漸認識到隨著社會的進步,所謂的“鐵飯碗”已經沒有了,越來越多的行業用人都是以技術和能力作為標準。
但是唯獨在鄉村醫生領域,資質和能力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比如不少鄉村醫生通過自己不懈努力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但是待遇沒有絲毫改善,在鄉村醫生崗位完全沒有體現出醫師資格的優勢,無奈之下,只要有條件就會離開村醫崗位。
一些村醫干著大量的干公衛工作,但是收入卻不能養家糊口。近年來,雖然國家一再要求各地有條件的地方為鄉村醫生購買養老保險,但是這個“有條件的地方”在大多數地方都默認自己是“不具備條件的地方”。
因此,鄉村醫生退出后只能拿著每月兩三百元的補助。如此待遇和養老怎能讓鄉村醫生安心在村醫崗位工作?
所以鄉村醫生最盼望也比較現實的夢就是能夠享受合理的待遇和養老保險。
重視鄉村醫生的夢才能穩定村醫隊伍
鄉村醫生雖然是在最基層工作,但是他們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醫簽約、健康扶貧……等等大量的工作需要他們去完成,他們的工作看似平凡卻是大醫院專家不一定能干和愿意干的。
他們是分級診療第一站,也是最貼近居民的醫生,所以他們的穩定性如何直接影響著農村居民的健康。
筆者認為,各地應該重視鄉村醫生崗位的重要性,積極解決鄉村醫生盼望解決的問題。否則放任自流的話,鄉村醫生這個隊伍將會急劇萎縮,最終將導致三級醫療網的崩潰。
雖然各地在政策層面上似乎很重視村醫崗位,比如有的地方培養大學生村醫,或者面對社會招聘村醫。
但是他們卻忽視了為什么村醫都走了的根本原因,即便培養和招聘村醫,若無法解決村醫目前的養老和待遇問題,此崗位毫無吸引力,也招不來新村醫。
總之,筆者看到公立醫院取消編制的消息后,雖然為鄉村醫生將不可能有編制惋惜,但是也認為有必要借此提醒現在的鄉村醫生們,光靠等是沒有任何前途的。
只有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醫師資格和業務能力,才可以像公立醫院的醫生一樣成為“自由勞動者”,而不是一輩子拿著鄉村醫生證寸步難行。
所以,取消編制,對還存在“編制夢”的鄉村醫生猶如當頭一棒,更加清醒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真正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