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兩會分別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歷年“兩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那么今年兩會都有哪些熱點話題呢?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現代農業的一些相關新聞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以下是2019年全國兩會關于現代農業的提案最新新聞消息,可供參考!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一號文件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發展、治理和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的產業要發展,一是發展主體;二是產業多元化;三是鄉村旅游基礎設施配套。
一號文件多處涉及農業園區
一號文件共包括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5.860, 0.08, 1.38%)有效供給;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8個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文件中多處涉及農業園區建設。
在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一號文件提出,要建設農業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產業創新中心、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科技園區等建設。
在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方面,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在支持鄉村創新創業方面,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支持創建一批返鄉創業園,支持發展小微企業。
此外,一號文件還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圍繞城鄉居民休閑,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
現代農業園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現代農業園的建設已成為未來四年農業發展的方向與重點。此前,農業農村部答復并公開了“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的提案”,明確提出要完善現代農業園的規劃,并推進現代農業園建設。
現代農業園建設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界的熱點,如今的農業想要發展好,就要不斷做大產業規模。國家也高度重視現代農業園發展,從2017年以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開展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目前已批準創建了6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目前,“五區一園四平臺”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一園”就是指現代農業園。現代農業園是打造現代農業示范的載體、現代農業技術裝備集成的載體、新主體“雙創”的載體、優勢特色農業發展的載體、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載體。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業園的重視程度。
對于國家而言,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化發展,既是農業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推動農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業內人士指出,實現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化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設規模化、綠色化、優質化生產基地。依據園區農業產業布局,建設集中連片、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的原料生產基地,推動土地集中整理,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田網、水網、電網、路網互聯互通。
第二,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引導龍頭企業發揮產業組織優勢,以“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家庭農場”等形式,聯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
第三,完善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產業化聯合體”“大園區+小業主”等模式,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設施設備等入股園區企業,以股東身份獲得收益。
第四,加強典型模式總結和宣傳。及時總結各地園區產業化發展典型經驗,研究歸納成熟的技術路徑、發展模式,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媒體宣傳等方式推廣應用。
上億元資金扶持農業園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現代農業園發展很不平衡、缺少資金支持、發展后勁受限、同質化競爭激烈、高新技術人才匱乏等問題制約著我國現代農業園的持續及深度發展。
對此,國家高度重視。近年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等屢屢提到,并且有大額的資金支持。其中,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創建的產業園給予適當支持,申報成功扶持資金一般達上億元,產業園區可以獲得還林造林補貼、水電路補貼、農機購置及更新補貼、土壤改良及提升補貼、基建補貼等福利。
從國家現代農業園創建看,中央財政給予適當獎補支持,一些省區市也加大了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支持,并要求地方統籌現有渠道資金向產業園傾斜,鼓勵通過財政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園區建設,加強投融資創新,提升金融服務保障水平。
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看,國家要求現有高標準農田、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等向“兩區”傾斜,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機制,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強化對“兩區”金融保險政策支持。
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看,鼓勵各地在*、國務院相關規定基礎上,研究出臺投資、財政、金融、科技、土地、環保、水利、林業等扶持政策,支持相關項目向特優區傾斜。
從可持續試驗示范區看,要求現有各類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向試驗示范區傾斜。
隨著國家出臺利好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各地也相繼發布了扶持現代農業園發展的優惠政策。
吉林省:
實施“百園”創建,建設100個規劃布局合理、要素有效聚集、產業體系健全、運行機制靈活、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綜合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持政策:統籌使用國家支持農業產業園建設相關資金和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和農業生產重大技術措施在產業園推廣示范。
陜西省:
從2017年開始,以現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體系”的總體要求,創建一批生產功能突出、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持政策:省財政對批準創建的省級產業園安排一定資金予以扶持。
四川省:
明確從2017年到2022年,四川全省將建設1000個省、市、縣三級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積極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持政策:四川省爭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獎補資金3億元,爭取農業農村部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資金1.6億元,重點投入融合園區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畜牧業重點縣、示范市縣籌集資金3.44億元,用于融合園區建設。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8億元用于扶持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
福建省:
2017年啟動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3211”工程;通過3?5年集中打造,建成一批產業集聚配套、科技裝備先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農業領先、公共服務完善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持政策:“3211工程”項目列入福建農民創業園及示范基地專項資金扶持范圍,重點扶持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農業設施裝備、良種繁育基地和農業產業重大項目建設。
云南省:
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全省建成覆蓋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發展梯次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扶持政策:省級財政給予省級產業園一定的獎補,各類農業農村發展資金積極向產業園傾斜。整合各類涉農投資及項目,支持產業園建設。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優先向產業園集中安排,基本建設項目優先向產業園集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