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兩會分別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歷年“兩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那么今年兩會都有哪些熱點話題呢?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民生的一些相關新聞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以下是2019年全國兩會關于民生的提案最新新聞消息,可供參考!
“從教育到就業,從醫療到社保,從交通到生態……一年來,我們生活中的變化無處不在。”連日來,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錚錚諾言,讓全省人民對新一年充滿了期待。政策的溫度讓民生更有保障,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多。
發展地下空間
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城市地下空間的建設包括地下商業綜合體、軌道交通、地下市政管網等。”省政協委員、西安建苑建筑飾業工程有限公司總裁劉勇認為,開發建設城市地下空間,對地區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大有裨益,地下空間的完善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標準之一。
劉勇表示,近年來,我省各地城市地下空間設施建設規模逐年增大,在建設、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現階段,應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對城市地下空間發展進行綜合規劃、系統構建,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推動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政府職能作用發揮至關重要。”劉勇建議,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嚴格監管建設工程質量;建立地下空間建設示范區,釋放地下空間發展活力;建立地下空間統一管理機構,提升政府相關部門協調能力;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研發力度,提升開發利用的技術能力,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舒適。
運用大數據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熱議的民生話題。
省人大代表、陜西齊峰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齊峰告訴記者,通過果園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平臺收集分析數據,農業數字化可實現全程管理的可視化、實時數據的精準化、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種植管理的標準化、營銷管理的數字化。
“數字農業實現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種植,在病蟲害防控、施肥用藥數據管理以及采摘管理、保鮮物流、市場銷售等環節發揮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從田間到餐桌,可隨時隨地追蹤到農產品信息,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齊峰說。
齊峰建議,應加大對實施農業大數據項目龍頭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讓農業生產更科學、更合理,真正做到全程可追溯,提升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
穩就業
才能穩安居穩人心
“隨著我省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人才在經濟增長、人居環境提升、文化繁榮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省政協委員李加武說,近年來,我省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就業創業服務保障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各行業發展。
“穩就業才能穩安居、穩人心。”李加武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積極穩就業促增收”,是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政府相關部門及用人單位應從安居、樂業、創業等方面為人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用更有溫度的政策、符合省情的規章制度、和諧的工作氛圍留住人心,吸引那些真正有事業心的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李加武認為,政策措施執行應人性化,要將人文關懷體現在實際中,更好彰顯地區人文環境的軟實力。同時,也要提高人才待遇,為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本地人才成長,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陜創業。
加大投入
補齊民生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去年,我省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持續完善社保政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醫保補助標準繼續提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省人大代表、漢陰縣縣長劉飛霞表示,政府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標,加強教育、醫療、養老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