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07至408分,位次為20939至559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07至408區間才能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939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695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855名;
4、2022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572名;
5、2021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68名;
6、2020年青海考生上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98名;
二、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307 | 20939 | 省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378 | 7572 | 省政府 |
2、2021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318 | 18695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373 | 6768 | 省政府 |
3、2020年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334 | 16855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408 | 5598 | 省政府 |
免費師范大學哪個錄取分數線最低
國內目前招收免費師范生的大學有東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大,華中師范大學,陜師大,西南大學,在幾所免費師范大學中,相對報考難度低的有東北師范大學,陜師大,這兩所學校好考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很多人可能因為位置比較偏遠,在報考上猶豫,所以這兩所院校對于南方考生參考錄取性還是很高的,適合南方學生報考免費師范生。
如果你是北方考生的話可以考慮一華中師范大學或者西南大學,可能相對錄取率高一些,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而且從歷年錄取分數線來看,相對比較低的有東北師范大學和陜師大,具體報考哪所學校大家也可以參照一下歷年學校錄取分數線。
輸入高考成績ai預測大學網站推薦
輸入分數預測大學--高考升學官網
高考升學網志愿可查詢全國3730所院校的詳細信息,歷年分數線、招生計劃、開設專業、就業情況、學費信息、創建時間、重點學科、隸屬機構、學校類型、學校規模、博士點數量等介紹,幫助考生填報志愿。
輸入分數預測大學--高考助手網
高考助手網志愿是款對于高考生實用的高考志愿填報助手,幫助高考考生填報最合適的志愿,提升被理想中的大學、專業錄取的成功率。根據考生的成績以及自身的意愿還有歷史院校專業錄取線,智能生成填報推薦,提供多種志愿方案。
高考高考助手網志愿有用嗎
高考助手網志愿網站有用。以下是高考助手網志愿的功能及特點:
1、網站收錄了海量的大學院校和專業,將其分類為院校庫、專業庫、職業庫、備選庫等;
2、網站的所有資源和數據都分類齊全,一目了然,考生可以根據分類在對應的分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3、每一所院校的歷年分數走勢的錄取數據信息采用折現表來展示,數據和變化情況清晰明了。
三、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時間: 2020-09-27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是吳忠市唯一一所高校,是吳忠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學院占地1000畝,現有教職工443人,在校學生7663人,生源主要來自寧夏和鄰近的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區)。學院設幼兒教育系、藝術設計系、教育系、經濟管理系、機電工程系、康復與護理系6個系和6個教輔單位,形成了基礎教育、健康產業、藝術設計、機電工程、經濟管理、現代紡織等專業類群。 近年來,學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按照國家、自治區和吳忠市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安排部署,堅持“政府所想、社會所需、學生所盼、學院所能”的辦學原則,在優化專業結構、轉變教學模式、促進內涵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和有效探索。一是堅持開放辦學,強力推進“校校、校企、校地、國際交流”四個層面的合作,牽頭成立由187家行業、企業組成的“吳忠市職業教育聯盟”,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0個;與北京財貿、常州工程、成都紡織、山東商業、寧德職院等13所知名院校在教師互換、專業建設、實習實訓、學生交流、專業培訓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二是堅持靈活辦學,提出并實施了“兩員”、“兩聯一促”等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產教融合得到進一步深化。堅持“四個一批”的專業建設思路,高職招生專業達到16個、中職招生專業達到8個,專業與產業的契合度越來越高,對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好。三是持續轉變教學模式,堅持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與終生教育),建立教、學、做、賽、創“五位一體”的教學體系,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2019年代表自治區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去年首次參加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全國銅獎和自治區金獎。四是推進創業就業。采取就業推介、幫扶訂單班、項目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畢業生2019年就業率達到92%以上。 學院的辦學能力得到上級部門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教育部確定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2018年榮獲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2017年度吳忠市扶貧工作先進單位”;自2017年以來連續四年獲得吳忠市終效能目標考核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