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分數在250至292分,位次為27398至1335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50至292區間才能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1、2022年青海考生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398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2年青海考生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356名;
4、2021年青海考生上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二、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250 | 27398 | 市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292 | 13356 | 市政府 |
2、2021年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 | - | 市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 | - | 市政府 |
民辦二本和公辦二本的區別
第一:民辦大學的學費高,一般要一萬多,有的要兩三萬,而公辦大學的學費基本上都在五千左右。
第二:公辦大學的發展歷史更久,認可度更高。
第三:公辦大學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和教育部管理,教育資源更豐富。民辦大學的師資力量總體來說和公立大學相比會更弱一些,但是開設的都是熱門專業,專業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
綜合來看,公辦二本普遍要比民辦二本好。所以每年考生都是優先報考公辦二本,只有公辦二本被選完之后,才會考慮民辦二本。
可是很多考生的錄取分數比較低,特別是壓線考生,就很難被公辦二本錄取,如果填志愿選擇公辦二本的話,很有可能投檔都投不出去,就會出現滑檔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那就只有去征集志愿報大家不想要的學校、或者去專科批次報考了。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這個分數段的考生更多的是選擇民辦二本院校,這樣被錄取的幾率就很大了,不至于滑檔到專科批次報考志愿。
有哪些公辦二本醫科大學吃香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類型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醫科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醫科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53 | 貴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56 | 湖北醫藥學院 | 醫科 |
256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68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醫科 |
273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73 | 海南醫學院 | 醫科 |
281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293 | 錦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293 | 徐州醫科大學 | 醫科 |
301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01 | 遵義醫科大學 | 醫科 |
319 | 西南醫科大學 | 醫科 |
323 | 濰坊醫學院 | 醫科 |
334 | 新鄉醫學院 | 醫科 |
334 | 云南中醫藥大學 | 醫科 |
340 | 廣東醫科大學 | 醫科 |
346 | 濱州醫學院 | 醫科 |
三、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學校地處上海市有“國際汽車城”之稱的嘉定城區,前身是建于1959年的“上海計算技術學校”,目前在校高職生5100余人。校園環境優雅,是上海市“花園單位”;連續七屆保持“上海市文明單位”榮譽;連續13年被授予“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稱號。2017年7月,學校以“優秀”第等通過上海市教委組織的“上海市特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驗收。 學校下設18個專業,打造了“大安防技術”專業群、“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商務”、“社會工作”等上海市重點、特色專業。目前已擁有14門上海市精品課程,6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1項上海市高職高專“一流專業”,多項市教育科研成果獎及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學校通過校、政、行、企、研多元合作,與上海百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對外服務功能持續拓展,面向社會以及兄弟院校的輻射作用日益突出。 在“十四?五”建設期間,學校要建設成校企深度融合、專業建設領先、服務地方有力、管理規范高效、育人環境優美的在上海有影響力、全國有知名度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現代高等職業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