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68至259分,位次為30415至996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8至259區間才能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415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204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019名;
4、2022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114名;
5、2021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976名;
6、2020年青海考生上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67名;
二、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168 | 30415 | 省政府 |
2022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209 | 16114 | 省政府 |
2、2021年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181 | 30204 | 省政府 |
2021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217 | 15976 | 省政府 |
3、2020年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專科 | 190 | 25019 | 省政府 |
2020 | 青海 | 文科 | 專科 | 259 | 9967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順序重要嗎
從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看,院校的排序非常重要。考生在同一批次的6個院校志愿平行之間不是平等關系,存在著先后順序,6個院校的順序也是計算機檢索和投檔的順序。
平行志愿投檔時,計算機先將所有批次線上的未錄取考生,分文科和理科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使每個考生都確定位置;再由計算機將排好序的考生按其所填的6個院校依次進行檢索。
先投分數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對單個考生而言,按排序輪到該考生投檔時,就按考生填報的6個院校志愿順序依次進行檢索,一旦檢索到符合條件的高校,檔案就投出,不再對其后面志愿檢索投檔。這個過程是一次性完成的。
對考生而言,如果分數較高,所填報的平行志愿中所有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檔案只能投檔到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有計劃余額學校。因此,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最好將最想就讀的學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口腔醫學二本院校分數線及排行榜
學校名 | 專業名 | 2022最低分 | 2022位次 |
廣西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74 | 33080 |
寧夏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71 | 35766 |
西藏大學 | 口腔醫學 | 568 | 39000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64 | 42312 |
濱州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64 | 42964 |
濰坊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60 | 47035 |
湖北醫藥學院 | 口腔醫學 | 557 | 50213 |
麗水學院 | 口腔醫學 | 556 | 52255 |
長治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4 | 53899 |
桂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6466 |
濟寧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6470 |
長沙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2 | 57367 |
海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51 | 58297 |
新疆醫科大學 | 口腔醫學 | 549 | 60229 |
川北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46 | 64738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37 | 77984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口腔醫學 | 530 | 89975 |
新疆第二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528 | 93200 |
齊魯醫藥學院 | 口腔醫學 | 494 | 164646 |
山東協和學院 | 口腔醫學 | 484 | 187381 |
三、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79年,前身為天水地質學校,原隸屬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后為核工業部),現為甘肅省教育廳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甘肅省最早成立的高職院校之一,學校地處“羲皇故里”甘肅省天水市。建校40余年來,一代代工院人扎根隴原、拼搏奮斗、無私奉獻,孕育傳承了獨具特色的核工業軍工精神,秉承“崇德精技、樂業修身”的校訓,用汗水和智慧譜寫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篇章。 學校是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全國創新創業50強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高校、甘肅省“雙高計劃”建設單位(A檔)、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學校、國家首批國防科技工業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國科協“海智計劃”甘肅工作基地、省級文明單位、甘肅省文明校園、甘肅省模范職工之家、甘肅省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甘肅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時學校也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學會理事單位、中國核工業理事單位、中國電子教育學會職教分會理事單位、中國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理事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325畝,校園建筑總面積22.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2億多元,建有108個門類齊全、設備優良的校內實訓基地和工程實訓中心,其中1個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央財支持實訓基地,75個省級財政支持實訓基地。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492人(含擴招學生),教職員工331人,校內專任教師252人,校外兼職教師2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122人,中級及其它專業技術人員146人,研究生學位以上教師97人,“雙師型”教師254人。現有區域地質調查及礦產普查、工程測量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旅游管理等5個省級教學團隊,老年服務與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等2個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名省級教學名師,2名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1名省級專家,1名天水市領軍人才。學校教師先后獲得省級以上表彰152人次,其中國家級30人次,省級122人次。近年來,教師累計完成各類科研課題195項,獲得地廳級以上科研立項84項,榮獲地廳級科技成果獎28項,教師累計在核心、權威及省部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54篇,獲得國家專利87項,出版教材、著作151部。 學校實施校院兩級管理體制,現設有地質學院、測繪學院、建筑學院、化工學院、電信學院、藝術學院、經管學院、旅游學院、雙創學院、康養產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公共課教學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隴原工匠培訓基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全國英語等級考試考點、甘肅省普通話測試站、“1+X”證書考試點等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試認證機構,形成了以大專層次的全日制高職教育為主,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訓和技能培訓鑒定為一體的辦學格局。全日制高職教育以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為招生對象,專業設置立足區域產業布局,涵蓋資源環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財經商貿、旅游、文化藝術等13大專業門類48個專業,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經、管、文、藝類專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學校擁有工業分析技術、旅游管理2個國家級骨干專業,擁有華為ICT生產性實習基地、旅視界生產性實習基地2個國家級生產性實習基地及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甘肅彩陶文化傳承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擁有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1個、省級集成電路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工程測量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巖土工程技術等3個省級骨干專業,環境地質學、鄉村旅游開發與經營管理等8門省級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區域地質及礦產普查、工程測量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和旅游管理等4個省級特色專業,獲得了以《基于教學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地學類綜合型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踐》等為代表的1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學校牽頭組建的2個省級職業教育集團:“甘肅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集團”、“甘肅省家政養老服務職業教育集團”和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攜手省內外100多家骨干企業及科研院所,構筑起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生產導向”為基本模式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學校實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各類技能競賽獲獎累計209項。 學校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構建起了遍布全國的畢業生就業網絡。定期舉辦校內“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就業洽談會,學校與國內200余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固的用人合作關系。建校以來,已累計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5萬多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就業率穩定保持在95%左右,用人單位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機制,依托地質行業和國防科技行業的辦學優勢,以全國首批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甘肅國防科技工業職教集團等為平臺,建設有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0個,各類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已建成甘肅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3個,面向社會積極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面向全省開展了礦山測量及數字礦山建設,電子商務創業培訓等30多個地方科技服務項目,利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隴原工匠培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等優質辦學資源,積極承擔了崗位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及“兩后生”創業技能培訓,累計開展培訓了1萬余人次,實施技能鑒定6000余人次,為我省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撐。 站在新起點上,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持續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產教融合,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潛心建設高質量、高水平*世界一流的高職院校,努力實現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綜合性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目標,為打造“技能甘肅”和“一帶一路”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為西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甘工院經驗,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貢獻甘工院智慧和方案。 (宣傳統戰部于2021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