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青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北工業大學在青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青海考生上河北工業大學的分數在422至447分,位次為5919至463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2至447區間才能上河北工業大學。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河北工業大學
1、2022年青海考生上河北工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19名;
2、2021年青海考生上河北工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35名;
3、2020年青海考生上河北工業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42名;
二、河北工業大學在青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北工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422 | 5919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北工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444 | 4635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北工業大學在青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447 | 4742 | 省政府 |
公辦二本大學排行榜
全國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公辦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公辦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3 | 北京聯合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9 | 廣東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2 | 廈門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5 | 新鄉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6 | 湖北醫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0 | 廈門理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高考錄取順序是什么
1、提前批(零批次)本科錄取:軍事、公安、司法、安全院校(專業)等,國防生,藝術類以及體育類專業,部分航海類專業,還有經各省相關招生部門同意的其他院校(專業)。
2、第一批本科(一本)錄取:教育部直屬院校、“211”工程院校和經省級相關招生部門同意的其他本科院校。
3、第二批本科(二本)錄取:一般本科院校,是指放在中國高考錄取招生的時候在本科層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學校,錄取線一般要達到本二線。
4、高職高專錄取(專科):專科批次是之前所有批次考生都可以參與的志愿填報批次,也是高考生在本次高考中被高校錄取的最后一次機會。
三、河北工業大學最新介紹
【歷史悠久】 河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創辦于1903年的北洋工藝學堂,是我國最早的培養工業人才的高等學校,創辦了全國最早的高校校辦工廠。1929年改稱河北省立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118年來,學校始終秉承“興工報國”辦學傳統和“勤慎公忠”校訓精神,形成了“工學并舉”的辦學特色,為國家培養了30余萬名優秀畢業生。學校1996年躋身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領域分別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校園”。 【學科專業】 學校設有21個教學機構,建有78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經、管、文、法、藝七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國家“世界一流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20個河北省級重點學科,7個天津市重點學科;3個學科入選河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4個學科入選河北省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納入了天津市學科建設體系,3個一級學科、5個特色學科(群)入選天津市“雙一流”建設名單;學校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4個學科榜上有名,7個學科進入B級。擁有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7個專業學位類別(含MBA和EMBA)、28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是全國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開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時也是河北省內唯一開展EMBA教育的高校。 【師資隊伍】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工程,不斷完善高水平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7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余人。近年來,學校全職引進和培養了包括“*”、“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20人,320余人具有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省部級以上專家稱號。 【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 學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統領教育教學改革,以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著力構建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著力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 學校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河北省級教學成果獎67項,獲批“質量工程”“本科教學工程”和專業課程“雙萬計劃”國家級建設項目71項、省級建設項目219項。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育人質量位列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第51名;學校入圍全國首批37所“第二課堂”試點高校;2020年獲批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榮譽稱號。在全國高校團學創新創業促進工作指數100強榜單中連續兩年排名前50,“創E空間”和“工學坊”入選國家級眾創空間,榮獲“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學校積極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出臺實施優秀生源獎勵辦法、研究生導師管理辦法、學位論文同行盲審等制度文件,1名博士后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后,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37篇博士論文被評為河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學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54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河北省科技突出貢獻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獲批國家首批知識產權試點高校,位列中國高校專利100強第70位。學校新立課題5000余項,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02專項”第二期等48項國家重點重大項目。首顆“元光號”搭乘長征八號成功飛天并在軌運行。高性能機器人觸覺傳感智能系統入選2020年“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單。學校年科技經費3億元,百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是河北省內獲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最多的高校,也是河北省十大優秀發明創造單位。 學校先后與省內所有設區市、天津市大部分區簽署了合作協議,構建了由省、校兩級協同創新中心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主體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了12個地方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批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全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建立了9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分中心;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大學智庫前25名;與中石化、北方通用動力集團、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1500余項科技成果在全國數百家企事業單位應用或產業化,創經濟效益過百億元。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為科技部、教育部聯合認定的“全國首批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共青團中央認定的“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先后在河北省石家莊、邢臺、滄州、邯鄲、保定和天津市等地已建或在建了科技園區,形成了“一園多區”的鮮明特色。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校注重國際交流合作的內涵發展、質量提高和品牌建設,不斷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機制,加強教師國際交流和引智工作力度,不斷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規模與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合作辦學新格局。目前,學校已與60余所國外高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合作培養覆蓋本科到博士各層次,學歷教育合作項目已拓展到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新西蘭、瑞典等國家。在芬蘭與拉彭蘭塔理工大學合作共建“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成為我國高校在發達國家建立本科層次海外校區的先行者。與世界知名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建“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成為北方地區首個與全球百強高校合作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校2012年獲得招收國家留學基金委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資格,獲批高校自主招收留學生資格,2015年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2020年獲批港澳臺本科生招生資格和出訪來訪外事審批權。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聯合建設河北省智能建造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獲批河北省2020年度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名外籍專家榮獲“燕趙友誼獎”。學校現有在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近千人,留學生300余人。 學校深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奧地利虛擬現實可視計算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共建虛擬現實可視計算研究院,該研究院被聯合國授予“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服務網絡”聯絡員稱號;加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力電子研究聯盟并成立中美聯合高性能電力電子研究中心;與美國是德科技公司共同成立“河北工業大學-美國是德科技射頻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與斯威本科技大學成立3D打印混凝土聯合研究中心;與河北省外專局、唐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新加坡-中國科技促進協會簽訂協議,共建“南洋河北科技研究中心”。 (數據截止: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