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領和聯系服務群眾對照檢查一
黨員教育治理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員的教育治理,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成為我們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下面,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黨員教育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方針。建黨8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熟悉到,由于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黨員隊伍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對黨員教育治理的重要性熟悉不夠。一些基層黨組織抓黨員教育治理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有些基層黨組織片面強調經濟工作和業務工作忙,疏于對黨員的教育治理。二是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黨員,不愿走在群眾的前面,熱衷于象普通群眾那樣隨大流;一些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怕得罪人,難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三是黨員黨性觀念淡薄。有的黨員消極落后,不愿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交納黨費,不做黨組織分配的工作。有些“黨員不像黨員”,甚至與黨組織討價還價。四是黨員理想信念動搖。少數黨員革命意志衰退,信仰動搖,對政治教育有抵觸情緒。有的思想出現庸俗化,混淆了黨員和一般群眾的區別,黨員的先進性無從談起。五是宗旨意識弱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黨員的黨性意識淡漠。他們不能很好地踐行黨的宗旨,嘴上經常說為人民服務,實際上卻不愿為人民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利用共產黨員的身份謀私利,撈好處。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員隊伍出入不暢,造成黨員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在“入”的方面,一些基層黨委對發展黨員工作熱衷于定指標、下任務,片面追求數量,忽視了發展黨員的質量。在“出”的方面,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基本流于形式。許多黨組織在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中,怕得罪人,不敢進行評議,即使評議出來,對那些“三不”黨員和其他不合格黨員處理也軟弱無力。
(二)黨員治理機制滯后,造成對流動黨員難于有效治理。一是流動黨員的流入地黨組織不愿接收,流動黨員不愿受治理。二是改制企業、破產倒閉企業黨組織不健全,不能正常開展工作,使下崗職工黨員無法過組織生活。三是下崗職工黨員返回家鄉、外出務工黨員不斷增多。四是離退休黨員逐年增多,退休后返回家鄉、居住外地的不少,流動性增強。
(三)黨員教育形式單一化,造成黨教工作效果削弱。一是組織生活單一化!叭龝徽n”和組織生活會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二是教育模式的單一化。在黨員教育上沒有考慮不同黨員的年齡、文化、職業的特點,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效果很一般。
(四)黨員缺乏有效監督,造成一些黨員放任自流,甚至出現違法亂紀行為。對黨員的監督一般只停留在面上的警示上。黨員監督的社會體系也不完善,民主監督氣氛不濃。許多人還存在不敢監督的問題。
二、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辦法,全面提高新形勢下黨員教育治理工作的實效性
(一)創新發展黨員工作機制,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要從抓源頭入手,牢牢把住新發展黨員的質量關。一是實行發展黨員全程公示制。每次公示的時間不少于10天。黨委設立舉報電話和舉報箱,接受社會監督。二是實行發展黨員預審制。主要看預備發展的黨員的程序是否合法,材料是否齊全進行審查,被認定合格后方可吸收入黨。三是實行發展黨員責任追究制。對新發展黨員工作實行“誰介紹誰考察,誰審批誰負責”。通過創新發展黨員工作機制,切實保證新黨員質量,實現由追求數量規模向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轉變。
(二)創新黨員退出機制,保證黨員隊伍出口暢通。首先,必須明確新形勢下不合格黨員的標準,準確判別和認定不合格黨員。制定的標準要廣泛征求黨內外意見,得到絕大多數
黨員和群眾的普遍公認。其次,要改進民主評議黨員的方式方法。應積極嘗試新路子,如實行“兩票制”評議,即由黨員評議票加上群眾評議票來綜合評定黨員是否合格。還可以實行立體式評議,如機關黨員由本單位支部黨員和縱、橫向有關聯的單位黨員共同評議,綜合評定黨員。最后,對評議認定為不合格的黨員要嚴厲處置。處置的過程及辦法必須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規范、處理恰當、手續完備。
(三)創新黨員教育工作機制,增強黨教工作實效性。一要建立黨的領導非凡是黨的“一把手”抓黨教工作的機制。把“一把手”抓黨教的工作列入領導責任制考評的目標之一。二是建立“以塊為主”抓黨教工作的機制。大到黨委,小到黨的小組,必須切實負起黨教工作主抓責任,并把能否抓好黨教工作列入黨建工作重要考評目標。三要建立黨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和完善以組織部、宣傳部、紀檢部門為主體成立黨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提高對基層的指導力度。四要創新黨員教育方式方法。變靜態教育為動態教育,變灌輸式的教育為形象教育,變單一的理論教育為整體素質教育。同時,要加快電化教育和多媒體教育的發展步伐,不斷改進黨內組織生活的質量。
(四)創新流動黨員治理機制,擴大黨管工作覆蓋面。一是運用網絡治理。有條件的基層黨委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黨建網站,積極引導流動黨員到網站上接受教育和治理。二是實行專人聯系治理。流動黨員的各有關黨支部都應確定專人定期與流動黨員聯系,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三是加強黨員組織治理。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及時建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
(五)創新黨員激勵約束機制,增強黨員的自我約束和榮譽感。一是要建立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在精神上,堅持對優秀黨員和黨支部進行表彰和在傳播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并重,激發他們再接再勵,永葆先進。在物質上,應建立優秀黨員社會保障制度。可考慮設立黨員建設基金會,對連續二年被評為優秀的黨員,給予一定的物質鼓勵。二是要建立黨員幫扶制度。對困難黨員,建立幫扶工作責任制,由機關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進行幫扶。三要建立和完善黨員的有效監督機制。在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的同時,可開設黨務公開專欄,以增進對黨員監督的透明度。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條例的宣傳力度,加強對黨員的警示教育。
教育引領和聯系服務群眾對照檢查二
昨天,全市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回顧總結前階段工作,部署安排下階段工作,進一步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教育引導群眾工作向縱深發展。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兆江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鋒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湯雄主持會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男男出席會議。
徐鋒在講話中指出,在南通市委組織部的關懷和指導下,我市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組織實施“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工作”課題研究和實踐探索,堅持思想先導推動實踐,深入調查研究、明確總體思路、強化理論武裝。堅持多措并舉拓展路徑,通過健全“民情分析會”制度,開展“正能量加油站”“微心愿大家幫”等主題活動,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及時疏導社情民意、持續傳遞正面能量、推進基層民主管理、辦好為民惠民實事。堅持創新機制強化推進,健全組織推進機制、示范引領機制、績效考核機制。經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洗禮、群眾工作的歷練,全市各級黨組織的群眾觀念得到增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的功能日益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不斷提升,為加快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徐鋒強調,實踐表明,做好新形勢下的教育引導群眾工作,是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要認真貫徹上級要求,進一步把握關鍵,加大力度,把教育引導群眾工作不斷推向深入。要以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組織功能。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的功能,不斷優化班子結構、增強整體合力,使之成為教育引導群眾的堅強堡壘。要以增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戰斗力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從思想建設、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入手,嚴格黨內政治生活,推動基層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檔升級,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法制宣傳教育,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要以增強教育引導群眾工作影響力為重點,進一步推進資源整合。各基層黨組織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更加注重協調聯動,及時匯總民意,不斷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要以增強教育引導群眾工作生命力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機制創新。及時總結提煉經過實踐檢驗的好經驗、好做法,上升到制度層面,固化下來,堅持下去,不斷推進教育引導群眾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確保教育引導群眾工作不缺位、不虛化,真正做到抓常抓細抓長。
張兆江表示,今年以來,啟東市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領,積極創新載體、創新思路,優化工作機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在教育引導中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取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鑒,更好地推動全市面上整體工作的開展。
張兆江指出,教育引導群眾是黨的重要政治功能和核心政治責任,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轉型時期對基層黨組織的必然要求。要從黨的政治功能和現實要求上,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做好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緊迫感。要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要加強理論武裝,形成共同理想;要堅持民生為本,維護群眾利益;要充分發揚民主,凝聚群眾力量;要講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要自覺以身作則,強化示范引領。要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要落實工作責任,建立由黨委統一指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總體工作格局;要健全相關機制,建立學習培訓機制、典型示范機制、輿情引導機制、績效評價機制;要關心支持基層,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使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做群眾工作。要以*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從嚴從實的態度,真正擔負起從嚴治黨的職責,推動各級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責任,始終堅持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在教育引導中做好服務群眾工作,不斷開創黨的建設工作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會議期間,張兆江一行實地調研了王鮑鎮建群村、匯龍鎮、城河新村社區等地。
匯龍鎮黨委、南陽鎮黨委、北新鎮黨委、王鮑鎮建群村黨總支部、北城區街道長江新村社區黨委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與會人員還觀看了全市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群眾工作專題片。各鎮鄉、園區、街道黨(工)委書記、分管黨務工作負責人、負責組織工作黨(工)委委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代表等出席會議。南通市委組織部組織各縣市區委組織部相關同志觀摩了會議。
教育引領和聯系服務群眾對照檢查三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同志曾談到:“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還說“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回答了中華民族實現宏偉藍圖的途徑和誰是主力軍的問題。作為主力軍的中國共產黨也責無旁貸肩負起了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使命。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黨的領導力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然而什么能決定黨組織的戰斗力和領導力呢?我以為黨員隊伍的素質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所以對黨員品行、素質、能力的培養教育也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黨員隊伍建設要有正確的理念引領
曾記得一位研究者說過:“一個黨過去先進,不代表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代表永遠先進”。蘇聯共產黨的興衰史是值得深思的,蘇聯共產黨在93年的歷史中,執政74年,當它擁有20萬名黨員時,帶領人民奪取了政權;當它擁有200萬名黨員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當它擁有2000萬名黨員時,卻因為不能保持先進性,最終喪失了政權。雖然蘇聯共產黨最終失去執政權原因很多,但它證明了一個政黨不是因為你人數越多就越先進、政權基礎就越穩定。相反,一個擁有崇高信仰、堅定意志的高素質黨員隊伍,即使它的人數不是很眾多,也可以形成燎原之火,成就一番偉業。這樣的深刻教訓足以見證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世界多極化已成為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發展*,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這給我們黨的事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們黨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要深刻認識、牢牢把握黨員隊伍建設的一些基本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理念引領,這是推進黨員隊伍建設的邏輯前提。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理念引領黨員隊伍建設工作,我們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確的政治路線、方法策略,黨員隊伍建設也會因錯誤的政治路線而遭受重大損失。這早已被黨的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所證明。那么什么理念適合黨員隊伍建設工作呢?我們都清楚,中國共產黨黨員已經擁有8000萬之眾。用一種理念對這個龐大隊伍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教育,這個理念就必須具有普遍適應性和廣泛認同感,F今,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就是這樣的理念。
二、黨員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理念
“以人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是中國共產黨基本的執政理念,也是其執政理念的核心。對黨員的教育我認為也要在組織內將黨員作為普通對象來看,也要從黨員切身利益考量,“以黨員為本”,讓黨員知道黨組織的對黨員的教育是為其負責,這樣黨員才能心悅誠服的主動、虛心接受教育。也只有這樣行之有效的黨員教育才能真正提升黨員素質。黨員也就能更好的為黨的建設事業貢獻力量。至于在途經上,我想到以下幾方面。
一是黨員教育也需要鼓勵肯定的方式。一名黨員的成長,就如同孩子的成長一樣,也要經歷從稚嫩到成熟的過程。在每個成長階段也需要黨組織的呵護、關懷。也需要給予適當的獎勵、激勵。對黨組織而言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待黨員。從情感的角度考慮每名黨員也是普通的人,也有生活壓力、也有困難境遇、也需要情感的支持。在黨員出現困難時,及時伸出援手,那么黨組織的每一次呵護、每一次肯定都會讓黨員信心倍增,更會讓黨員找到歸屬感。讓他們找到成長的信心,更會讓他們堅定自己的信念。
二是黨員教育也需要批評、懲戒、治病救人。但這個“治病救人”不是等到黨員犯錯之后,黨組織再處理。而是要做到“上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境界。對黨員的錯誤做到未雨綢繆,不是等黨員犯錯了再批評、教育、懲戒,而是要能夠以“以人為本”的態度,做好教育的提前量。始終堅持對黨員的人性化教育,做好提前預警,讓黨員明白對他們是教育是為他們自身發展,從而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三是要給普通黨員直抒己見的渠道。主張講真話是我們黨的一貫傳統。鄧小平曾談到:“要敢講真話,反對講假話!秉h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也談到“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可以說如果所有的黨員都能講真話,那么中國夢成真就會指日可待。這也就是*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的時候尤其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之所在。但想要黨員講真話,不講套話、假話,也需要我們現實的分析面對。我們的黨組織就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黨員創造講真話的條件。首先就要求領導干部能要有胸懷和雅量。尤其是要認真傾聽來自群眾的聲音。其次是要有允許講真話的環境。要形成“言者無罪”的寬容環境。再次是要有一種受機制或體制保護的暢通渠道。甚至這種渠道是受法律保護的。例如現在的網絡反腐,雖然它不是常規渠道和最終渠道。但在現實環境下我們可以研究類似于這樣的渠道,將這樣的渠道加以規范,對那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黨員加以震懾。讓黨員直抒胸臆,將自己的意見甚至是不滿談出來,理順黨員的心中的積怨,形成黨組織納諫的良好風氣。
四是黨員教育還要注重發揮黨員自身的聰明才智。在面對教學問題時,我們很容易出現只重視教師講授而忽視學生參與的現象。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讓學生放棄更多的主動思考。所以我認為要想對黨員的教育能夠形成黨員主動思考、主動參與的局面,就要避免這樣的現象。用“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充分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征求黨員的意見,充分調動黨員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提出想法,集思廣益。從而在黨員教育的渠道、方式上博采眾長,形成讓黨員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也讓黨員從被動接受變主動參與。這樣就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