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東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國計量大學在山東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東考生上中國計量大學的分數在563至589分,位次為43834至3505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東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63至589區間才能上中國計量大學。
一、山東考多少分能上中國計量大學
1、2022年山東考生上中國計量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834名;
2、2021年山東考生上中國計量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821名;
3、2020年山東考生上中國計量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5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058名;
二、中國計量大學在山東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國計量大學在山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東 | 綜合 | - | 1段 | 563 | 43834 | 省政府 |
2、2021年中國計量大學在山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東 | 綜合 | - | 1段 | 569 | 39821 | 省政府 |
3、2020年中國計量大學在山東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東 | 綜合 | - | 1段 | 589 | 35058 | 省政府 |
二本軍校名單
院校名稱 | 院校所在地 | 院校類型 | 學歷層次 |
陸軍裝甲兵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陸軍防化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遼寧 | 綜合 | 二本 |
空軍預警學院 | 湖北 | 綜合 | 二本 |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 | 安徽 | 綜合 | 二本 |
武警特種警察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 天津 | 綜合 | 二本 |
陸軍步兵學院 | 江西 | 綜合 | 二本 |
海軍潛艇學院 | 山東 | 綜合 | 二本 |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 廣西 | 綜合 | 二本 |
陸軍勤務學院 | 重慶 | 綜合 | 二本 |
二本b類要不要讀
當然有必要讀了,二本b類院校雖然不及一本院校,但是你能學到知識,就是好的,只要是自己學得好,不管是什么學校,對自己不會有壞處的,而且有個大學畢業證書,找工作都要好找一點,現在找工作有個高中畢業證根本沒什么用。
二本b類不差,上二本學校很有用!一能夠考取二本的并不多我知道很多學生以考取一本大學為目標,可是大部分省份一本錄取率在10%多點。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大力培養孩子,這點錄取率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本錄取率這么點,二本錄取率也不高。
二本b類是什么意思
二本b類是民辦院校與獨立學院。
二本B類:指民辦院校與獨立學院,是近幾年由專科升為本科的院校,被稱為二本B類,其錄取分數線要低于A類。
二本分ABC類指高考中本科報考成績按分數線劃為3個批次,普通二本為僅次于提前批本科和一本(最高位次)而言,每年普通二本線由考生總成績而有所不同。一般就是分A、B兩類。一般來講二本院校的A類指公辦院校,B類指民辦院校和獨立學院。
三、中國計量大學最新介紹
中國計量大學是一所以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和檢驗檢疫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1978年由國家計量總局創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中國計量學院,2017年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9年成為浙江省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建大學和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202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校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建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設有19個學院(部、中心)。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萬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類評價中,連續四年位列多科性教學研究型高校、碩士培養高校第一名,2020年列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碩士點高校第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近70%。擁有共享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151人才重點資助人選等省部級人才50余人次。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浙江省高校教學團隊5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5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4個。 學校現有國家質檢中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近40個。建有質量發展研究院、制造強國與標準化戰略研究院、浙江自由貿易標準化研究院、應急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詩路文化高等研究院、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科學研究院、精密測量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中國計量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有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計量法治研究基地、ISO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杭州)、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浙江)基地、國家認證認可教育培訓基地、全國工業自動化人才認證培訓基地、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培訓中心(杭州基地)等高水平行業人才培養基地。工程學學科、化學學科、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浙江省一流學科10個。 學校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服務創新驅動戰略,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100余項。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800余項,發表高水平收錄論文29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00余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標準130余項。 學校秉承“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堅持“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的辦學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適應國家質量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國家級一流專業9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19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特色專業12個,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7個,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7門,浙江省一流課程79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浙江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浙江省產教融合示范基地2個。12門示范課程、6 項教學研究項目、2個示范基層教學組織、1個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成功立項第一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獲得全球首屆唯一的“標準化高等教育獎”,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2007年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回訪。 學校全面落實“實踐育人”。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獎399項、省獎2875項,其中“挑戰杯”獲國家級獎項19項;數學建模競賽獲國家級獎項47項,總成績連續多年排序全國前列、浙江第一,2018年獲本科組最高獎Matlab創新獎。學校在2016-2020年全國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排名65位,2020年排名浙江省屬高校第5位。近五年學生申請并獲授權各類專利690項;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6項、省一等獎40余項,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打造原創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千秋計量》,獲教育部“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招生,全面實現重點批次招生;近五年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95.22%,2017年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2018年入選首批“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2020年獲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在航天航空、艦艇船舶、兵器核電等國防軍工行業作出重要貢獻,多人獲國家科技獎。 學校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加強與地方政府、市場監督管理機構和行業企業的政產學研合作。與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應急管理廳深入合作;與義烏市簽署深化全面合作協議,積極推進省市共建協議落地;與紹興上虞、寧波余姚等地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地方園區;與新昌、煙臺、黃山等地共建地方研究院;與溫嶺、余姚、安吉、昆山等地共建15個技術轉移機構;參與共建30個產業技術聯盟;與省內外40余個市、縣政府簽署科技合作協議。舉辦362期計量標準質量專業人才培訓班,學員近2.7萬人。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發展,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13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 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與美國、英國、新西蘭、德國、法國、捷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50余個國家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合作,開展校際聯合培養博士、碩士和學士項目,與新西蘭、英國高校舉辦2項本科合作辦學項目,與捷克高校合作共建1所孔子學院,建有中東歐研究院和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與“一帶一路”捷克站等共建浙江—捷克布拉格絲路學院。牽頭成立全球首個“一帶一路”標準化教育與研究大學聯盟,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117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帶一路”學院。設有杭州—德累斯頓聯絡辦公室,推進中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合作、中德師生交流及科技合作。 當前,學校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乘風揚帆,始終秉承“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的辦學理念,向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目標奮進。 (以上數據截至202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