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普通批專業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8800元/年)專業在安徽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4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86905名;
2、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4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77965名;
3、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3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22958名;
4、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山東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81729名;
5、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山東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27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09226名;
6、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在山東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36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56648名;
二、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專業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8800元/年) | 2020 | 安徽 | 文科 | - | 248 | 186905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88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 | -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248 | 177965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232 | 222958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 2020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380 | 381729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 2019 | 山東 | 文科 | - | 273 | 209226 |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364 | 256648 |
三、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介紹
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是由教育部批準,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學校坐落于具有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文明城之稱的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占地面積1300余畝,校舍面積48萬平方米。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現代藝術學院、交通工程學院、財金學院、商學院、鼎利學院、國防教育學院、五年制高職學院和基礎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在30年的發展中,學校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教育質量,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工程性,融合型,職業化”的特色辦學思路,走出了一條以工科為主,工、管、經、藝多學科專業協調發展,注重內涵建設的發展道路。學校根據山東省及濟南市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實現了專業鏈與區域經濟產業鏈的緊密對接。目前,開設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45個,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基建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建筑類、財經商貿類五大優勢專業群。五大專業群依工而建、優勢明顯、互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級品牌專業群(建筑類專業群、智能制造技術應用專業群)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新基建信息技術專業群)、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企校共建工科項目2個(機電一體化技術(3D打印技術應用方向)、智能制造--機器人應用技術);市級產教融合示范專業(群)點培育項目2個(新基建信息技術專業群、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專業);市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培育項目2個(汽車智能技術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軟件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市級職業體驗試點培育項目3個(3D 打印體驗館、汽車體驗中心、建筑-城市-人居體驗館項目)。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省級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學校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建設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目標,建立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及以上的教師360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481人,“雙師型”教師367人,兼職教師413人,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商業服務業技術能手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5人,山東省首席技師1人,山東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貢獻學者1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骨干1人,省級青年技能名師2人,濟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省級名師工作室1個,省級教學團隊5支,柔性引進博士36人,領軍人才、高級人才26人,其中省級及以上專業指導委員會領軍人物4人,引進首席技術、技術能手等4人,引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專業帶頭人8人,省級教學名師10人。學校堅持“能力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投入巨資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已在校內建成集教學、科研、實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