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30至130分,位次為97430至6540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30至130區間才能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666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315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430名;
4、2021年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406名;
5、2020年山西考生上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696名;
二、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217 | 84666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130 | 78315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130 | 65406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130 | 97430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130 | 78696 | 省政府 |
最厲害的醫學院校排行榜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35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7★ |
64 | 海軍軍醫大學 | 6★ |
65 | 首都醫科大學 | 5★ |
72 | 空軍軍醫大學 | 6★ |
99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6★ |
104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5★ |
105 | 中國藥科大學 | 5★ |
107 | 陸軍軍醫大學 | 5★ |
110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6★ |
110 | 中國醫科大學 | 4★ |
111 | 南方醫科大學 | 4★ |
114 | 南京醫科大學 | 4★ |
115 | 天津醫科大學 | 4★ |
122 | 重慶醫科大學 | 4★ |
126 | 河北醫科大學 | 4★ |
129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5★ |
129 | 溫州醫科大學 | 4★ |
133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5★ |
142 | 山西醫科大學 | 4★ |
144 | 廣州醫科大學 | 4★ |
153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5★ |
160 | 大連醫科大學 | 3★ |
167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4★ |
175 | 安徽醫科大學 | 3★ |
181 | 新疆醫科大學 | 3★ |
202 | 昆明醫科大學 | 3★ |
209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4★ |
209 | 沈陽藥科大學 | 4★ |
211 | 廣西醫科大學 | 3★ |
211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3★ |
216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3★ |
22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3★ |
230 | 寧夏醫科大學 | 2★ |
237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3★ |
246 | 福建醫科大學 | 3★ |
250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3★ |
怎樣科學填報專科志愿
以技術型專業為主
對專科生來說,學歷起點要比本科生低,想要實現超越本科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專科是以職業教育為主,重點培養考生的職業技能和實操能力,相對來說,在實操上要比本科生更具有優勢。
因此,專科考生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需要盡可能地選擇技術型專業,并且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和知識,等到就業時就會有很強的競爭力,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
如果你是女生,可以選擇計算機類,方向可以選擇前端、網頁設計,女生做美工還是非常不錯的;還可以選擇教育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都相對來說不錯,至少后期就業有保障。還有護理、空乘、新聞類都是不錯的選擇。
盡量選擇去大城市讀書
城市的經濟水平越發達,所擁有的企業數量就相對越多。并且,大城市各方面的建設都會比小城市好,公共資源也要比小城市更完善,考生可以享受到更為優質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
除此之外,大城市匯集了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就業需求相對較大,專科生會有更多的實習就業機會。
單從這一點上來看,專科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傾向于選擇大城市,從而獲得更為開闊的眼界和視野,更容易把握住機會。如果從小城市讀完再去大城市找工作,相對要困難一些。
報考實力較強的院校
即使是專科,也有一些非常不錯的專科院校,像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專科院校中,有一些非常突出的高校,他們被稱之為,專科中的211,就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和國家骨干性高職院校。實力都很不錯,可以優先考慮。
同時,要盡可能選報與“專升本”本科專業銜接度高的專業,主要是為了自己后期學歷提升做準備。
院校梯度設置要合理
并不是說,專科院校就能夠隨便填志愿,錄取流程是和本科志愿一樣哦,因此專科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也要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填報策略。
三、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6年,先后在承德、石家莊、保定、邯鄲等地辦學,現位于邢臺市區,西臨風景秀麗的太行山脈,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貫穿本市,交通便利,郭沫若曾兩次為學校親筆題寫校名。2003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獨立升格為普通高等院校,改名為“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是一所隸屬于河北省教育廳的國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河北省高職“雙高”計劃項目建設單位、國家機電行業骨干院校、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河北省裝備制造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京津冀現代制造業職教集團”副秘書長單位、高等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項目基地。獲省教育廳批復,與邢臺學院、邢臺市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共建“邢臺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填補了邢臺市應用型本科機電類專業院校的空白,從此步入培養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的行列,為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相互銜接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9年7月11日,主題為“相約魅力邢襄 追逐青春夢想”的河北省第二十屆大學生運動會在學院正式啟帷,共有88所高校2203名運動員齊聚邢襄。本屆大運會是河北省歷史上首次在高等職業院校舉辦的綜合性大學生體育賽事,規模大、規格高、涵蓋廣,既是檢驗全省高等院校體育教育教學、業余訓練和課外體育活動成果的大舞臺,更是集中展示全省大學生健康體魄、運動技能、精神風貌的體育盛會。 學院占地面積近800畝,固定資產8.48億元,面向全國招生,在校生1.4萬人,開設有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建筑工程技術、軟件技術、會計、休閑體育等43個專業,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重點建設專業5個,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3個,河北省示范專業2個,河北省教育行業標準貫標樣板學校專業2個,設有1+X證書試點29個,形成了以裝備制造專業群為龍頭,相關專業群協調發展的“工科為主、文管兼備”的辦學格局。 學院擁有“國家數控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國家示范性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實訓基地”和“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汽車電子實訓基地”等4個國家級實訓基地,有全國信息技術職業能力培訓網絡培訓中心和河北省高校金屬材料加工與數字化成型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建有同時容納800名學生實習,可進行機、電、鉗、鑄、焊、模具等多個工種生產性實訓的實習實訓中心等83個校內實習實訓場所,校外實訓和產學合作基地216個;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ATA特許授權考試站、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等。 學院有教職工551人,其中專職教師中教授2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16人,雙師素質教師286人,碩士及以上學位人員373人;擁有河北省科技成果評審專家5人,全國機械行業各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1名,15人次在省部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會中任職,形成了素質優異、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在全國機械行業教育系統、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系統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有較大的影響力。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與實踐校企互融、學工合一、德技雙修的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學院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分別與德國、美國、加拿大、荷蘭、新西蘭、韓國、馬來西亞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近年來,出版著作(教材)278本,論文1375篇,立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1項,省級課題63項,市廳級課題288項,取得授權專利241項,獲得各級各類成果獎226項。學生在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獲得國際獎項1項,國家級21項,省部級314項,市廳級255項。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行業和社會的廣泛贊譽,建校來,共為社會培養各類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7萬余名。為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累計直接創造經濟效益6億多元。 (以上數據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