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48至489分,位次為69283至6291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8至489區間才能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283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4258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2918名;
二、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48 | 69283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55 | 64258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489 | 62918 | 省政府 |
軍校畢業后是怎么分配的
軍校畢業后分配根據四個原則回到原單位、留校、新成立的單位、志愿
軍校畢業后一般是本著哪里需要哪里去、到基層去的原則,沒有固定的分配方向。具體到哪個部隊,還要看軍校畢業當年所在部隊對干部的需求,主要是區域政治部干部部向總政打報告,總政具體調配。
1.軍校畢業學員根據“計劃分配、按需補充、面向基層、專業對口、合理使用”的原則。
2.從地方考入軍校的學員畢業見習期滿后,其工作單位及其崗位屬于現役軍官范圍的,可按規定授予軍銜,工作單位及其崗位屬于文職范圍的,任命為文職干部。
3.初級指揮專業畢業的學員,大學專科軍校畢業定排職,授少尉軍銜。大學本科畢業定副連職,授中尉軍銜。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學員,大學專科軍校畢業的定為專業技術14級,授專業技術少尉軍銜,大學本科畢業的,定為專業技術13級,授專業技術中尉軍銜。
4.分配到院校、科研等單位并從事教學、醫療、科研工作的,大部分被任命為文職干部,其技術等級的確定與專業技術軍官相同。
首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區別
首次志愿投檔錄取結束后,可能會有一些招夠人數的院校,考試院就會公布缺額院校及專業名單,這時候沒有被錄取的考生就可以網上填報征集志愿了。也就是說,征集志愿填報的都是首次志愿錄取結束后的缺額院校及專業。
在填報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什么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三、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是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坐落于濱海旅游城市——秦皇島市。學校始建于1941年,1975年開始舉辦高等教育,197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是教育部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科技部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中國科協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是河北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河北省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 學校現有秦皇島、昌黎、開發區3個校區,占地面積95萬平方米(1424畝),建筑面積41.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3億元,館藏圖書文獻182.6萬冊、電子圖書256.7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553種,各種類型數據庫(含子庫)54個。有國家認證的電子生物標本館1個,附屬職業中學1所。 學校設有研究生部、動物科技學院、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園藝科技學院、海洋資源與環境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食品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數學與信息科技學院、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文法學院、教育學院、藝術學院、物理系、體育與健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20個二級教學單位,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約2.1萬余人、各類碩士研究生751人。現有在職教職工156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86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1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75人,其中教授145人;有“雙師雙能型”教師518人。累計109人次獲評“省管優秀專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省級以上專家稱號,教育部及河北省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1人。 學校現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發展學科,擁有生物學、園藝學、化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畜牧學、教育學等6個學術學位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的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具有農業碩士、教育碩士、獸醫碩士、機械碩士、體育碩士等5種專業學位15個授權領域。有5門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9個省級研究生案例庫建設項目,3個省級研究生實踐基地,其中2個為省級研究生優秀示范基地。學校設有74個本科專業,涵蓋農、教育、工、理、文、法、經濟、管理、藝術等9大學科門類。建有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3個省級本科教育創新高地、6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先后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7項。2項國家級新農科項目。獲批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 學校建有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家養動物種質資源平臺、板栗產業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8個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8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北省職業教育研究基地、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冀東文化研究中心,建有19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秦皇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秦皇島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秦皇島瀚海國際化語言風景研究中心、秦皇島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詢基地等。 近五年承擔完成各級各類科研項目742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01項;論文被SCI、EI收錄395篇,出版學術著作181部;獲外來科研經費總計9140.23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8項,其中一等獎3項;獲得植物新品種權8個,獲得授權專利137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獲得軟件著作權96項,制定省市、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33項。 學校堅持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產學研示范基地22個。有3支科技服務團隊被授予“河北省高校李保國式科技服務團隊”、1人被授予“河北省李保國式科教扶貧突出貢獻者”稱號。 學校先后與20多個國外高校及科研單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關系,為河北省孔子學院聯盟、中西高校聯盟和中芬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成員單位。多次獲得“河北省教育文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設有中美、中芬“121”交換生雙學位、中澳“312”本升碩和意大利免費交換生等項目,與意大利佩魯賈外國人大學合作,建有意大利語語言培訓與測試中心。 近五年,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賽、人文素質競賽、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085項,其中國家級505項;畢業生就業率基本穩定在90%以上,平均考研(含公務員、選調生)錄取率16%以上。畢業生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包括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百名優秀縣委書記、省長特別獎獲得者、省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等。 學校校訓:敏學、修身、樂業、創新。 辦學地址: 秦皇島校區—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河北大街西段360號; 昌黎校區—河北省昌黎縣城關鎮四街河東113號; 開發區校區—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西大街106號。 聯系電話:0335-8017123。 (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