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40至298分,位次為88716至3931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40至298區間才能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026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7493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8716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317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736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702名;
二、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316 | 61026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326 | 39317 | 省政府 |
2、2021年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244 | 67493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290 | 43736 | 省政府 |
3、2020年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240 | 88716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298 | 54702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填報一定要服從調劑嗎
報高考志愿的時候不是必須服從調劑的,調劑是自愿的。從錄取的穩妥性上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對于考生是利大于弊的。并不是說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考生的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
當報考的專業滿額之后,如果考生選擇了服從調劑,確實能夠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因為當下高考志愿都是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以“分數優先,一輪投檔”方式錄取,對于每個考生來說,就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所以當你喜歡的專業沒錄取你,服從調劑就等于是增加了一次被這個院校其他專業錄用的機會。
高考專科志愿填報技巧
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時間比較短,為12小時,專科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
2、量力而行,服從調劑
考生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是搶手,如果分數不占優勢,也很難被錄取。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專業的冷熱搭配,不要只關注“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應“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
3、對比高校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
在專科填報志愿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三、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8年,隸屬于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搖籃”美譽,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浙江省首批高職院校之一。學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交通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是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建設單位、國家骨干建設優秀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全國交通職業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教育部國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建設單位、浙江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職教育試點院校。 學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靈秀,合現代化、職業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國高職“魅力校園”、浙江省高校“美麗校園”稱號。校園占地面積46.0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57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0.44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0600.49萬元,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76.6萬冊、電子圖書22.5萬冊。在籍學生10380余人,教職員工650人,其中高級職稱167人。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校長獎”1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名以及省部級以上人才60余名。學校設有路橋、汽車、海運、航空、軌道交通、智慧交通、運輸管理、人文等8個二級學院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浙江公路水運工程咨詢公司,開設道路橋梁工程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航海技術、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通信技術、物流管理等40個全日制高職專業。學校與浙江科技學院聯合開辦土木工程(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在讀學生197人;與寧波工程學院聯合開辦專升本專業,其中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在讀學生34人、網絡工程專業在讀學生39人。 學校精準對接交通行業人才需求,集聚交通優質資源,實施“分段多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學校牽頭組建了浙江交通職業教育集團,創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興通訊ICT行業創新基地”,聯手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形成了學校、行業、企業的命運共同體。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車)、物流管理、傳感器應用開發、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入選第一、第二批的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學校建有國家級教學資源庫2項(參與12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級生產型實訓基地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實訓基地5個。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近年來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成績突出,省部級以上獲獎600余項,國家級競賽獲獎200余項;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8%以上,畢業生質量得到社會高度認可。 學校聚焦行業發展需求,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打造品牌專業。學校緊緊圍繞服務教育強國和交通強國戰略,錨定全國首個“現代交通示范區”建設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實現交通現代化”要求,不斷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資源配置,構建了7個優勢特色專業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優勢的專業集群,形成了海、陸、空、軌道各領域協同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專業體系。學校擁有國家級示范專業點4個、國家級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9個、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專業4個、省級優勢和特色專業12個、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大類示范專業點4個。學校是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單位、全國汽車服務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是全國路橋職業教育集團和航海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單位,也是“中國-東盟交通職業教育聯盟”的理事長單位和秘書長單位;學校建有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古橋研究與保護委員會授牌的古橋研究中心。 學校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技術技能創新服務,重視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社會能力。學校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浙江公路水運工程咨詢公司,建有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2個、中小企業產品研發中心3個。學校所屬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是省內唯一專門從事交通科學研究、交通科技開發、交通工程質量試驗檢測、工程技術咨詢和交通新材料研發等服務的科研機構,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發中心,擁有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綜合檢測甲級等資質13項,是全省交通系統唯一進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檢測鑒定對外委托機構名錄的機構。近五年學校承接橋梁檢測、通航評估、政策決策咨詢等研究和技術服務項目700余項,獲廳局級以上科研立項175項,制定行業標準10余項,累計科研技術服務到款總額4.54億元,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各類獎項16項,服務交通行業中小微企業成效顯著。學校建有國家海事局授權的海員專業技能培訓資質、浙江海事局考試中心、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鑒定站、交通運輸企業安全標準化一級評價機構、浙江省人力社保廳職業技能鑒定站、交通運輸部民航局CCAR-147航空器維修技能培訓基地等資質,近五年累計服務交通企事業單位3000余家,開展技術技能培訓12.5萬人次,培訓量超過70萬人日,各類培訓累計到款達1.5億元,成為浙江省交通運輸行業職業培訓主要基地。社會培訓服務品牌享譽全國,連續四年入選“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 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主導組建了“中國-東盟交通職業教育聯盟”,輸出國際學生培養標準10個,建成海外“魯班學校”4所、“絲路交通學院”2所,開展海外員工培訓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學歷留學生25人。學校汽車類專業率先引入國際化校企合作項目T-TEP,與十大汽車國際品牌開展國際化合作,是全國首批中德SGAVE項目五所試點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職業教育汽車機電合作項目示范學校稱號。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西部開發”“援疆援藏”戰略,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學校援助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陜西西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中西部院校,開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技術培訓,集中培訓骨干教師32人次、專技人員35人次,送教上門、網絡授課2125人次;連續三年在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招收1800余名大學生,幫助貧困地區和西部地區學生成長成才;連續六年赴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開展支教活動,授課學員24800余人日、技能培訓500余人次、結對貧困學生100余戶,有效提升了村民和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積極開展省內貧困地區結對幫扶活動,通過掛職、實物捐贈、技術培訓、建立幫扶基地等方式助推慶元、松陽、蘭溪等地經濟轉型升級;開展農村公路線性設計和運維養護培訓,助推四好農村路高水平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學校在精準扶貧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直接把社會服務功能延伸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智慧與力量。 學校以章程為統領,以基于ISO9000學校內部質量體系為基礎,全面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學校充分發揮理事會、學術委員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等機構的作用,持續運行基于ISO 9000的學校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構建了決策科學、執行高效、監督有力的現代學校制度體系,有效提高了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形成了融教育服務管理為一體的學校質量文化。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加強質量文化培育與建設,積極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 學校錨定“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彰顯中國職教特色,創建世界水平學校”的建設目標,遵循“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培養交通事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質量方針,堅持“依托交通、服務社會”的辦學特色,秉承“勵志力行”的校訓精神,倡導“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優良學風,努力成為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國領先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通類高職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