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30至130分,位次為97430至6540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30至130區間才能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420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315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430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1305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5406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696名;
二、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184 | 87420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130 | 71305 | 省政府 |
2、2021年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130 | 78315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130 | 65406 | 省政府 |
3、2020年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專科 | 130 | 97430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專科 | 130 | 78696 | 省政府 |
高考的省排名有什么用
排名能夠說明個人分數在全省學生中的位置,可以根據排名去更好的填報志愿。
高考招生按比例分配錄取,把全省排名與各個高校的招生人數與往年錄取情況作參照,可以知道自身能報考哪些層次的學校。根據分數按百分比劃檔,一、二本線不是說考多少分過線就可,其實排名更重要。
排名決定了個人分數段及排名附近分數段人數、密集程度。兩者幫助估計志愿報考形勢,具體可以進行各種估計揣測,以求報考志愿穩妥。排名和分數段密集程度都是初步劃定志愿范圍后的參考和輔助。
高考志愿可以填多少個
高考一共能報6個平行志愿,可以報6個學校,每個學校專業可報6個。平行志愿有三個“一”,一個是同一批次,一個是一個投檔時間段內,再一個是可以填幾個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寫數量如下:
新高考地區:
1)福建、江蘇: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以上5個省份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以上3個省市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三、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廣州市白云區,是一所隸屬于廣東省教育廳的公辦全日制工科類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前身為創建于1963年的廣東省農業機械化技工學校,歷經“廣東省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廣東省農業機電學校”、“廣東省機電學校”等發展階段。2001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翻開了快速發展的嶄新篇章。學院是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牽頭單位)、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國第三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節能型示范高校。獲評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學生管理50強”。 學院現有在校生2.2萬人,轄有南、北、西三個校區,南校區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白云山畔,交通便利;北校區位于職業教育氣息濃厚的廣州鐘落潭高職園區;西校區地處嘉禾望崗。校園總面積1037畝,校舍建筑面積43.8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超10億元。 學院設有先進制造技術學院、電氣技術學院、汽車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設計學院、計算機應用學院、電子與通信學院、經濟貿易學院、物流學院、外語商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體育部等十三院一部,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設專業45個,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專業群為主體,電子信息業和現代服務業專業群為兩翼”的專業格局。學院建有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8個;擁有國家級示范專業點1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2個,國家骨干專業10個;省級示范專業3個,省級重點專業8個,省級一類品牌專業2個、二類品牌專業9個;省級以上優質專業占比達83%;擁有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精品課程26門。 學院在職教職工1000余人,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專任教師中具備“雙師”素質比例達90.51%(全省高職院校排名第2),具有副高或以上職稱比例達37%,青年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比例達80%。擁有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技術能手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全省高職院校并列排名第1),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3人,省級特支計劃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南粵優秀教師16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7人,省技術能手8人,省級專業領軍人才6人,省級優秀青年教師4人,珠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8個,省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3個,省級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63人,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 學院堅持走質量、規模、效益協調發展之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綜合效益。教師近兩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學生參加技能競賽覆蓋率達到100%,競賽成績突出,近五年在全國和省市等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上共獲獎600余項,其中:在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排名全省第1、全國第13;2017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2016-2017年度廣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特殊貢獻獎”;在2012-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競賽評估結果(高職)中排名全省第3、全國第56,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學院在2018、2019、2020年“創新強校”工程建設考核中排名分列全省第2、第7和第5;在廣東省一流院校中期檢查中排名全省第2。 學院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過繪制雙創人才成長地圖,幫助學生“開發個人潛能、實現自我價值、讓自己更出彩”。近五年,學生獲得創新創業類比賽國家級、省級獎勵237項,其中國家級獎項33項(含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省級獎項148項(含特等獎9項、一等獎27項)。學院獲“攀登計劃”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立項項目19項,資助經費達44萬元,2017年資助經費總額排名全省第1,2018年排名全省第2。近三年,學生創業成功案例有39個,創新創業項目成功孵化,成立公司的有12項。 學院以素質教育,堅持培養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勵成長能力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批“實踐能力強、行業品質優、崗位適應快”的優秀畢業生被國內知名企業錄用,就業網絡主要輻射珠三角,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8%以上,基本實現學生有尊嚴更體面高質量就業。學院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依托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100%。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全國計算機高新技術考試站、廣東省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單位等3個培訓及鑒定資質,可開展81個工種的職業資格鑒定;擁有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被教育部、財政部評為“優質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19年,學院成為國家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獲批“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19個。2020年職教師資國培省培資金在全省高職院校排名第1。 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一汽大眾”“捷豹路虎”“格力”“美的”等知名企業實現了深度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4個;聯合白云電器等27家企業籌建廣東省產教融合促進會;2017年以來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102家,其中省級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72家,白云電器有限公司被推薦為國家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建有358個實驗室和550個校外實訓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2.46億元,擁有國家級實訓基地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國家級仿真實訓中心1個,國家級公共實訓中心1個,廣東省首批省級協同創新發展中心1個,首批省級協同育人平臺1個,省級以上校外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0個。學院是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并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 學院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澳大利亞北悉尼學院合作開辦TAFE旅游管理高級文憑專業至今已17年,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總督戴維?赫爾利閣下訪問學院并給予高度評價;與柬埔寨東南亞大學、柬埔寨暹粒東南亞大學、越南胡志明市百科大學和馬來西亞尊孔獨立中學等院校合作,29名教師被聘為對方師資,輸出5個《專業教學標準》;組建“瀾湄五國智能制造國際培訓中心”,與馬來西亞創世紀職業技術學院共建“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來西亞魯班工坊”,配合“走出去”企業,對越南富達工業DPH公司等“一帶一路”沿線企業開展培訓。開展留學生教育,開設“國際商務”“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個留學生學歷教育專業,學歷留學生在校生規模在全省高職院校排名第1。 學院加強黨的建設,以增強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為立足點,以提高基層黨組織“政治引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為著力點,以“立德樹人”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為根本點,實施“九大工程”(求真工程、春雨工程、價值工程、領航工程、網絡工程、清風工程、標兵工程、星火工程、連心工程),在推進學院中心工作中充分發揮出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基層黨建工作、德育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績:學院獲評廣東省“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建設試點高校和“八個相統一”高校思政課建設示范點培育單位立項;有廣東省高校三型黨支部2個,省級黨建雙創樣板支部建設單位3個,省級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建設單位2個,全國黨建雙創樣板支部建設單位2個。 弦歌不綴,薪火相傳。學院始終堅持發揚“修德強能,崇實鼎新”的校訓精神,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和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入新時代,學院用雄鷹般銳利的改革目光,果斷有力地掄起新一輪改革發展的大斧,凝心聚力、銳意創新,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內容更新截止到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