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山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贛南科技學院在山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山西考生上贛南科技學院的分數在400至434分,位次為93000至1283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0至434區間才能上贛南科技學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贛南科技學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贛南科技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622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贛南科技學院(B):理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3000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111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贛南科技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784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贛南科技學院(B):文科最低分需要4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546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34名;
二、贛南科技學院在山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贛南科技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26 | 86622 | 省政府 |
2022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59 | 22784 | 省政府 |
2、2021年贛南科技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410 | 93000 | 省政府 |
2021 | 山西 | 文科 | 本二B | 466 | 24546 | 省政府 |
3、2020年贛南科技學院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山西 | 理科 | 本二C | 400 | 36111 | 省政府 |
2020 | 山西 | 文科 | 本二C | 434 | 12834 | 省政府 |
高考先出分數線還是先填志愿
一、選出心儀的志愿專業及院校
根據興趣能力明確專業方向,志愿填報之前,考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興趣,就很難憑借理性和毅力學好,有時連畢業都成問題,因此考生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二、仔細閱讀招生簡章
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等,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可見招生簡章里面的信息介紹很關鍵,不可輕易忽視。
三、確定志愿專業及院校
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后,經過仔細認真的思考,也可以與其他人溝通咨詢,最后選定幾個適合自己且自身符合條件的院校及專業。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根據專業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校“一網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三、贛南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贛南科技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贛州市人民政府舉辦、江西理工大學支持辦學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為創建于2001年的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學校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之美譽的贛州市。學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學宜教,自然環境優美,辦學設施先進。校園占地807.6畝,校舍建筑總面積29.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16.2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57.4萬元;有建成校內專業實驗室118個,教學用計算機3000多臺,圖書館藏書87.6萬冊;各個教學區域以及配套校舍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 學校現開設涵蓋有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教育學等7大學科門類。聚焦行業和區域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構建了以工為主,多學科相支撐、協調發展、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30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形成了礦業冶金類、機械電氣類、電子信息類、建筑土木類、電子商務類、人文藝術類等六大專業集群,打造了工程實訓中心、信息計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商科實訓中心等四大公共實驗實訓平臺,以及智能互聯實驗室、移動通信綜合實驗室、贛南客家文化數字化研究院、BIM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等專業實驗實訓平臺,力促產教深度融合,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學生參加國際國內數學建模、互聯網+創新創業、金相技能、廣告藝術、電子電腦科技等各級各類賽事成績喜人,多次與“雙一流”高校同臺競技,近年獲國際獎項20余人次、國家級獎項600余人次。在由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最新發布2021江西省一流專業排名中,學校在江西省一流專業排名(應用型)位列第七。在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組發布2020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中,我校位列2016-2020年全國同類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第17名,2016-2020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第68名。 學校擁有專任教師430余人,其中,“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25%以上;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教師160余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310余人;教師隊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2021年,學校獲批5個贛州市重點實驗室計劃,1個市技術創新中心計劃。近五年,學校教師發表高質量教研論文12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50余部,教師在我省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獎近30項。近十年,學院教師發表論文1000余篇,出版專著或教材近百部,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0余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200余項。橫向課題近百項,到賬經費2300多萬元、授權國家專利30余項。 學校聚焦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辦學20年來,已向社會輸送了3.2萬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眾多校友已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所蘊含的“三實”(為人誠實、基礎扎實、工作踏實)品質廣受用人單位好評,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將推進國際化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通過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及師生短期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學校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開展了包含碩士、本科、非學歷3+1、交換生留學在內的多種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等一批國外高校建立了交流關系,為開展更廣泛合作打下了基礎。此外,學院積極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海外帶薪實習、互惠生、帶薪短期工作等合作項目,范圍覆蓋美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和新西蘭等國家。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立足贛南這片紅色沃土,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地方重大需求和引領社會發展為導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贛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推動學校應用型本科建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著力為贛南蘇區振興、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術的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