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321至321分,位次為143387至14338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21至321區間才能上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1、2020年陜西考生上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3387名;
二、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0年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專科 | 321 | 143387 | 省政府 |
十大知名中外合作院校分別是什么
1.上海紐約大學
2.昆山杜克大學
3.寧波諾丁漢大學
4.北京師范大學-
5.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6.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7.溫州肯恩大學
8.西交利物浦大學
9.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10.鄭州亞歐交通職業學院
分數低值得報的二本有哪些
學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最低分數線 |
臺州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26 |
閩南師范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26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26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26 |
徐州工程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28 |
鹽城師范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30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31 |
吉林師范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33 |
湖北民族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36 |
蘭州財經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45 |
張家口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46 |
邵陽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49 |
渭南師范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5 |
河北中醫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7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7 |
淮北師范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7 |
蘭州城市學院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7 |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8 |
贛南師范大學 | 公立 | 本科二批(二本) | 458 |
三、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學院概況】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為水利部“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是隸屬省水利廳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200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是全國100所和全省3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經省發展改革委和教育廳批準,在全省高職中率先進行“四年一貫制”本科教育改革試點。2015年,經省教育廳批準為全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之一。2017年,榮獲安徽省文明單位。2017年,榮膺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2018年,獲批全國首批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5所高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11所高校,其中高職2所)、全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學校。2019年,學院獲批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省8所)、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100強院校(全省3所)、全國1+X證書制度試點高校、全省高職發展標桿校和全省網絡思政中心建設試點高校(全省高職1所)。2019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布*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名單,共有197所高職學校入選,學院在全國1400余所高職高專院校中脫穎而出,榮膺其中。2020年,學院成功獲批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全國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安徽省省級線上教學示范高校和安徽省第一批節水型高校。 此外,學院自2002年以來連續榮獲“安徽省直文明單位”和“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基礎設施】 學院坐落于安徽省省會合肥,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校園占地1241畝,建有教學樓、學生公寓、餐飲中心、體育館、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大學生服務中心和素質拓展基地等完善的教學和生活設施40余萬㎡。校內設有九大實訓中心,擁有實踐性教學所必須的各類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工廠等130個,校外固定實習實訓基地近400個。學院建有先進的智慧校園和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網。圖書館現有藏書70萬冊、電子圖書60萬冊及各類專業期刊500余種。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近200人,“雙師型”教師400余人,中青年教師中接受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的300余人。擁有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部級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教壇新秀50余人。此外,為切實推行理實一體化和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通過“水安學院”“合燃訂單班”等形式積極構建多主體聯合培養模式,建立了約400名企事業單位專家組成的“兼職教師庫”。 【教育教學】 學院設有9個二級學院和本科教育部、基礎教學部、創新創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在校生人數近15000人,其中專科生13000余人,“四年一貫制”應用型本科生600余人。學院主動對接水利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設專業近60個,形成了以工程類專業為主體的專業格局。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示范專業和教改試點專業共13個、省部級特色專業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工程技術應用類專業達90%以上,涵蓋產業支撐型、人才緊缺型和特色引領型專業群。已建成校級以上精品課程130余門。主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省級規劃教材和學院特色教材300余部。 【科研成果】 學院積極探索以應用為導向的高職科研模式,重視產學研合作、科研應用開發與成果轉化,承擔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省水利廳、省教育廳等重大課題多項,科研能力在全省高職處于領先水平。學院教研氛圍濃厚,近年來,獲國家發明專利多項,出版學術論著和教材500余部,發表教、科研論文1000多篇。學院積極面向行業和社會開展社會服務,常年承擔社會培訓和技能鑒定任務,近三年累計培訓人次達8000余人,鑒定發證人次達15000余人。 【校園文化】 學院積極構建格物致知的校園景觀系統、多元開放的文化展示系統、立體交互的文化媒體系統、一院一品的專業文化系統、師生共享的文化實踐平臺,致力打造人文、平安、節約、和諧“四個校園”。學院以水利行業精神為引領,以水文化和徽文化為底蘊,構建以“上善若水”的特色校園文化。通過“文明城市進校園”“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領導干部上講臺、黨政干部聯系班級等舉措以及“書院制”“學分制”等載體積極推進“十個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打造學生成長空間,服務學生成人成才,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際交流】 學院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需要,加快國際化辦學步伐,充分利用行業及自身辦學優勢,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特別是近年來,學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哈薩克斯坦、柬埔寨等國家)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學院在全省高職中率先獲批招收留學生資格,首批柬埔寨留學生已經來校學習。 【招生就業】 學院把創新創業教育注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圍繞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實行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通過輔修專業、通識教育、學分制度等努力完善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已累計培養各類專門人近10萬人,遍布于全國20多個省(市、區),奮戰在水利、建筑、機電、電力、機械、市政、IT等各條戰線上,成為安徽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和重要支撐。學院在安徽及上海、江蘇、浙江等“長三角”地區建立了多處就業基地,與省內外眾多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2018年,據第三方評估,2018年畢業生就業后人均月收入已超過4300元,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4年超過95%,始終穩居同類高校前列。自2008年以來連續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