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南科技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的分數在384至492分,位次為109405至2068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4至492區間才能上河南科技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河南科技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768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1775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9405名;
4、2022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685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186名;
6、2020年陜西考生上河南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275名;
二、河南科技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南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21 | 80768 | 省政府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67 | 20685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南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10 | 81775 | 省政府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71 | 22186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南科技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4 | 109405 | 省政府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92 | 21275 | 省政府 |
專科提前批填報志愿的技巧
1.根據自己的興趣出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誰都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考生和家長要分析比較,高考志愿填報的“專業選擇”要以穩定的“習慣興趣”、“長時興趣”為主導,同時不能被“一時的”短暫情緒所干擾。畢竟專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職業
2.用專業篩選院校范圍
首先根據自己的成績進行定位,選擇自己分數可以報考的院校。然后在初步篩選出的院校中,了解這些院校中是否開設有自己的意向專業,若有開設該專業是否為院校的重點專業,或者該專業在學校的學習內容,實習崗位,包括以后的就業方向等等。
3.通過學校官網介紹,提前了解院校信息
通過初步篩選出院校范圍,家長和考生就要自己動手查詢這些學校的官網。官網會清楚地告訴我們院校層次,開設專業,就業方向等等。同時可以了解專業在學校學習的內容、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具備的工作能力、畢業之后崗位方向
4.結合自身發展
很多同學可能本身成績不錯,唯高考失利,心有不甘,這部分同學就可以考慮專科結束后,自己的個人發展問題。比如跨校專升本、留學機會等。讀專科還是需要有戰略眼光,要看三年后,不要只看三年內。
5.拉開院校梯度
提醒各位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院校之間的梯度要設置好,才會降低分數的浪費或者掉檔。平行志愿,同一批次的競爭強度并沒減弱,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依然存在。很多高分考生可能掉檔下來把低分考生擠下去。高職專科志愿填報依舊要重視這個問題。
高考志愿專科提前批院校名單
(1):軍事院校、軍事院校無軍籍學員計劃、國防生計劃(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防科技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解放軍電子工程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航海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航海學院等。
(3):師范院校或專業(本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
(4):公安、政法院校或專業(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5):藝術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藝術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提前批的學校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
(6):體育類提前錄取公辦本科院校、體育類提前錄取民辦及獨立學院本科院校
專科提前批的學校有: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
(7):其他院校(本、專科)
提前批的學校有:國際關系學院(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外交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香港城市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等。
三、河南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河南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學校地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河南新鄉市,占地面積2176畝,校舍面積64萬平方米。建校80余年來,學科專業已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擁有21個教學學院,67個本科專業,合作辦有獨立學院--新科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177人。圖書館各類文獻資源總量達309萬冊(種),中外文期刊1500余種。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職教師資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等15個,河南省一流專業、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等36個。學校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建設高校,作物學學科和園藝學學科群為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有省重點一級學科10個。建有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7個。學校是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單位,建有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46個,有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教學團隊、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等48個。建有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國家級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國家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 學校全面落實“質量立校”戰略,著力培育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2001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0余項。近三年來,學生在全國藍橋杯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以上獎勵200余項。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12萬余名高級專門人才,其中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新友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買興普為代表的基層優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廣安集團董事長高天增為代表的企業精英,還有眾多中高等職業院校優秀教師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級、廳級、縣級政府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河南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759人,其中專任教師1417人,教授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7人,副教授等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43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69余人,雙聘院士、中原學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24人。現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0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11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河南省領軍人才B類、拔尖人才C類30人;河南省教學名師5人;河南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24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10人。聘請36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積極貫徹“科技興校”戰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4158項,獲科技成果獎1662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特別是2013年學校主持培育的“矮桿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獎,成為全省高校的驕傲。 學校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對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注重產教融合,主動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主動與地方政府對接,獨創共建新模式,較好實現了獨立學院的轉型發展。學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不斷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2019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我校技術轉讓收入在全國高校排名47位。 學校著力推進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等10多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開展合作辦學;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建有國際聯合研究生院;與美國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共建作物基因組學與遺傳改良實驗室;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共建自動化實驗室;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農牧業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國的外籍專家任教。 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貢獻單位、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堅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深化綜合改革為動力,扎實推進區域特色骨干大學建設,為早日把學校建成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突出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