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廈門華廈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的分數在374至456分,位次為108889至3311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74至456區間才能上廈門華廈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廈門華廈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5157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4600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8889名;
4、2022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0108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3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112名;
6、2020年陜西考生上廈門華廈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329名;
二、廈門華廈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廈門華廈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6 | 105157 | 省教育廳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21 | 40108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廈門華廈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74 | 104600 | 省教育廳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39 | 33112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廈門華廈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4 | 108889 | 省教育廳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56 | 34329 | 省教育廳 |
專科提前批報考注意事項
高考錄取一般是按照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專科提前批、高職專科批依次錄取下來的,雖然不同的省份稍有差別,但總體順序是這樣的,不會改變。這幾批填報志愿和錄取的時間是不同的,依次進行。
專科提前批中的公安類、乘務類等專業還需要參加面試,航海類專業對身體條件也有特殊要求。在填報志愿前務必查閱招生計劃的附注說明和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專科提前批招生的院校(專業)大多對身體條件、思想政治品德或藝術專業成績水平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所以,考生填報志愿前,不應只考慮文化成績要求,還要考慮除文化成績以外的其他自身條件是否符合招生學校的基本要求。
大學與學院的不同
辦學規模
大學的辦學規模更大,學生數量差距比較明顯。大學的最低人數比學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數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數量不能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五。
而學院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對研究生的數量沒有要求。人數上的差異也導致大學和學院的其他資源的差別。
大學人數多,因此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教學和住宿場地都比較大,教學設備以及圖書館資源都比較豐富。
專業學科
學院需要以一個學科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需要以三個學科為主要學科,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大學里有一些學院,可能也達到了人數的標準,但只有一個主要學科,就不能獨立分劃為大學。
師資力量
大學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師資源會更加豐富,對高素質教師資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學的專任教師人數規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師的學歷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師是博士學歷;而學院老師的最低數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是研究生學歷。
教學水平
大學一般碩士教育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少有兩個碩士授予點,學院就沒有這一特殊規定。一般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
三、廈門華廈學院最新介紹
廈門華廈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是一所有著20多年辦學歷史、特色鮮明、社會聲譽良好的應用技術型大學。學校地處著名海上花園城市——廈門,毗鄰沿海高鐵樞紐站——廈門北站,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匯聚。 廈門華廈學院于1993年在時任廈門市政協主席蔡望懷的倡導下,由廈門市政協發動社會力量捐資創辦,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的民辦非營利性質的新型*大學。創辦伊始,學校董事會就堅持“零回報”辦學模式,董事會成員不取分文酬勞;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定位,學校法人資產不轉移、不分割、不流失,并且建立了風險保障基金,屬完全公益性的教育機構。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學校始終堅持非營利性辦學理念,于2010年納入國家“非營利民辦高校辦學制度”教育體制改革項目試點院校,2013年成為首批全國非營利性民辦高等學校聯盟成員。2015年教育部同意在廈門華廈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廈門華廈學院,即學校升格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2017年學校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開啟了建設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征程。 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歷任校長均為各專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且具有國內重點高校行政管理經驗。黨委書記由省市委組織部,省市委教育工委委派。黨政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形成董事會的領導核心、校領導的行政核心和校黨委的政治核心“三位一體”的合力與向心力,為學校的改革創新和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辦學條件與規模】 學校校園占地600多畝,已建成一個集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行政辦公樓和運動場館于一體的現代化智慧校園;擁有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上億元,紙質圖書81萬冊、電子圖書折合87萬冊、可用數據庫資源180余個,校內外實驗實訓室和實習基地近300個。 【學科專業與定位】 學校始終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專業設置緊密契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需求,以區域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重點構建了信息與智能機電類、環境與公共健康類、商務與管理類、人文類四大應用型專業群。目前已設立四個二級學院,20余個本科專業,形成工學為主、管理學和經濟學為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 近三年,學校在教育部“雙萬計劃”和“四新”建設中取得重大突破,獲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是廈門市首個且唯一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民辦本科高校)、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教育部新文科建設試點專業1個等。此外,學校還獲批福建省本科高校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1個,建成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8門,獲評福建省本科優秀特色教材1部,榮獲省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2項),以及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等。 【師資隊伍與建設】 學校秉承人才強校戰略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戰略目標,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不斷壯大師資隊伍規模、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學校注重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和崗位培養,支持教師赴國(境)內外學習進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聯合企業共建“雙師雙能型”師資培養基地,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從國內外高等學府、產業一線引進拔尖人才、產業人才、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促進學校教學、科研團隊的建設。 現有專任教師36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占比超40%,碩士學位及以上的教師占比近70%,“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近50%。 【人才培養與特色】 學校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校訓,切實貫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理念,打造“自然、人文、和諧、簡約”的綠色校園文化,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學校成功入選“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項目、教育部首批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名單、教育部首批“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項目等, 并與中國平安、北京超星集團、中國電信等超200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的指導意見,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創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引導有興趣的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并設立專項創新創業基金,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從各方面支持學生團隊自主創業。同時,為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學校劃撥近8000平方米教學實踐用地進行創業園區建設。目前,校內注冊企業數近40家,60%以上學生參與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實踐項目。學校于2017年成為廈門市首批市級眾創空間,2017年獲批省級眾創空間,2018年入選國家級星創天地,2019年通過廈門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2020年,成為福建省產創融合教育實踐示范建設基地,獲批廈門市創業大本營。學校與三明市尤溪縣聯合鎮開展對口幫扶,學生創業團隊“華廈優品”參與“聯合鎮梯田大米”扶農助創的公益直播,每場超萬人次在線觀看。 學校每年面向20多個省份招生,近三年本科錄取率達100%,新生報到率保持在94%以上,省內本科招生穩定保持在福建省民辦院校的領先方陣,省外報到率呈現逐年持續上升趨勢。學校通過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畢業生與就業單位的“零距離”對接,總體就業情況良好。連續數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98%以上,有85%畢業生留閩就業,其中在廈就業者約60%。首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8.43%,其中有多人成功考取雙一流高校研究生、被錄用為公務員等。 近年來,在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中,學校學生表現突出,累計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際級獎項4項、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國內省級以上獎項330余項。期間,學校還于2019年承辦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福建賽區省級選拔賽,獲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個。此外,學校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近14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5項。 【科學研究與應用】 學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積極開展創新平臺建設和社會服務。一方面,學校與廈門市科技局共同籌建了“廈門市應用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聯合成立了“大氣環境研究中心”等創新科研平臺。同時學校擁有多個省市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及省高校科研平臺,并累計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00多項,包括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子課題等國家級項目等;擁有專利等知識產權800余件。另一方面,學校依托食品相關專業,助力廈門銀祥集團“肉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實驗室”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后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開發了在線重金屬水質分析儀、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快速檢測儀、熒光免疫分析儀等系列新產品,為企業帶來數百萬的銷售收入;受市環保局委托,學校承擔全市的環境空氣污染物檢測、全市百余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等工作;承擔“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第三監測服務”“環境監測中心站”“農村污水站監測”等技術服務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星創天地。 學校被納入《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并成為《廈門市“十三五”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單位。在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校發展潛力監測報告》中,學校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與國家級科研項目位居全省民辦高校第一名。 【境外交流與合作】 學校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緊密契合國家及區域重要發展戰略需求,積極弘揚“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全面實施開放辦學戰略,不僅“走出去”主動學習發達國家或地區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和開展學術交流及漢語言文化推廣,而且“請進來”引入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教育新模式和境外高端人才等優質資源,與美國伊利諾伊中心學院、美國阿肯色大學小石城分校、臺中科技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灣修平科技大學、慈濟科技大學等高校簽訂交流合作協議,互換教師、學生。近年來,學校選送200余名學生前往美國、中國臺灣等高校交流學習。 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導向,積極融入國家重要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努力建成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優質的應用技術大學,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更新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