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寧夏師范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11至489分,位次為80794至2107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11至489區間才能上寧夏師范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寧夏師范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794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0720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8238名;
4、2022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116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078名;
6、2020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250名;
二、寧夏師范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寧夏師范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21 | 80794 | 省政府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66 | 21116 | 省政府 |
2、2021年寧夏師范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11 | 80720 | 省政府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74 | 21078 | 省政府 |
3、2020年寧夏師范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29 | 78238 | 省政府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89 | 22250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定向招生什么意思
高考定向招生是是考生作為定向生報考,必須與用人單位事先簽合同,畢業后去這個單位工作。定向招生是面向比較特殊的行業,而且會簽訂一些合同。違約是要按簽訂的合同履行責任的。部分高等院校每年會安排一部分面向艱苦地區、艱苦行業以及軍工、國防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定向招生計劃。
定向招生計劃在招生院校調檔線上不能完成的,可以在招生院校調檔線下20分內由省級招辦補充投檔,學校根據考生的定向志愿擇優錄取。因此,如果填報好定向志愿,就有可能享受20分的優惠政策。
另外需要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定向招生高校和用人單位不得對考生附加額外條件,不得向考生收取定向培養費,畢業后用人單位要為考生安排工作。國家嚴禁利用定向招生政策指定生源、隨意降低考試成績要求或向考生亂收費。
高考志愿填報什么叫專業組
高考志愿專業組是指想報考的專業。
一所院?稍O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考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選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績位次,位次是按普通類所有考生總分排定,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學總分、語文或數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專業志愿組填報方法是什么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圍內的院校及專業
無論高考如何變化、錄取模式如何改變,志愿的競爭歸根結底仍然是分數的競爭,平行志愿錄取規則的第一條就是“分數優先”。因此,考生及家長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認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數段內具體包含著哪些院校以及專業可供選擇。
對照院校及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條件的選項
在志愿準備過程中,不要忽視了擬填報志愿的選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檢索范圍內選考科目不符合的選項,避免誤填報。
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未來規劃,進一步縮小報考范圍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數段內,都有大量的院校及專業可供選擇。在這個步驟當中,可以繼續使用排除法,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首先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歡且不愿就讀的專業,其次通過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讀的地區。最后不愿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或高收費專業的考生,直接排除該類招生專業等等。通過設置排除選項,就可以迅速縮小考生的報考范圍,減輕報考壓力。
做好“沖、穩、!贝钆,明確局部志愿功能
以首選科目為物理的570分考生為例,該名考生在“沖”志愿設計當中,可能會遇到部分“雙一流建設”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門專業和省屬熱門院校的強勢專業,此時,他所需要做出的選擇是個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門專業還是去選擇省屬院校的熱門專業。
在“穩”志愿設計當中,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自己心儀的院校、心儀的專業數量不夠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當中擴大選擇范圍的問題。在“保”志愿設計當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對應保底志愿中哪些性價比更高,哪些更適合考研、升學,哪些更有利于未來就業的問題。
三、寧夏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寧夏師范學院坐落于寧夏南部六盤山下歷史名城——固原市,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管理,是寧夏唯一的師范類本科院校。 學校前身為1975年建立的六盤山大學,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時任固原地委副書記胡啟立任六盤山大學籌備小組組長、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六盤山大學基礎上建立固原師范?茖W校,1994年更名為固原師范高等?茖W校,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寧夏師范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2012年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資格。2013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3年成為寧夏首所師范生公費教育試點學校。2017年成為寧夏首批整體應用轉型試點高校、自治區“西部一流”學科建設單位,獲批外國留學生招生資質。2018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自治區高水平本科教育試點學校、自治區“互聯網+教育”重點建設單位、自治區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學校。2019年順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是“三北”地區高師院校協作會議成員單位、全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一帶一路”高校聯盟成員單位。 建校40多年來,學校深深扎根寧夏南部山區,以服務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幾代寧師人恪盡職守,風雨兼程,誨人不倦,薪火相傳,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堅持“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辦學傳統和“開放辦學、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學理念,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校訓,倡導“勤奮、求是、創新、奉獻”的校風,“敬業愛生、博學力行”的教風和“勤學善思、知行合一”的學風,為寧夏及周邊地區累計培養各類人才40000多名,被譽為“六盤山下人才基地,寧南山區教師搖籃”。 學,F有古雁、文苑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928434.18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36414.3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59960平方米。實驗樓面積25272.8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097萬元。圖書館館藏中外紙質圖書91.5萬冊,生均圖書擁有量106冊,紙質報刊984種,電子圖書102萬種,擁有中文數據庫14個、外文數據庫2個。《寧夏師范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發行,是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學校現有教學單位14個、教輔單位5個、科研單位1個、黨群行政單位16個。有中國語言文學、化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36個本科專業,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有自治區“西部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1個、重點學科3個,其他區級重點學科3個,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2個,自治區高?萍紕撔缕脚_2個、培育平臺1個,自治區高校新型智庫1個。有校級重點學科17個、研究(工程)中心6個、產學研合作育人基地10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有國家級一流專業5個,自治區一流專業11個,自治區一流基層教學組織3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544人,其中專任教師383人,教授85人、副教授14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1.10%,有博士64人,碩士246人,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94%。專任教師中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3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區第四批“國內外引才312計劃”1人,自治區第五批“海外引才*”1人, 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3人,自治區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自治區“313”人才工程4人,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自治區優秀青年后備骨干人選3人,自治區“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 3人,自治區“塞上名師”1人,自治區“塞上文化名家”1人;有自治區級教學名師8人,自治區優秀教師4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人,自治區教書育人楷模1人,自治區師德標兵1人,自治區“9·10”獎章5人,自治區三八紅旗手1人,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2人,全區五一巾幗標兵1人。固原市“六盤英才”2人,固原市“六盤名師”1人。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8489人(含公費師范生1197人)、本科預科生260人,在校研究生216人。學校加強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力度,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寧夏大學實施聯合辦學,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IIT)合作辦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建立對口支援關系,與東北師范大學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同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閩南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西安音樂學院、福建農林大學,臺灣屏東大學、靜宜大學、樹德科技大學,韓國又松大學、突尼斯國家高等教育學院、新西蘭馬爾伯勒理工學院,馬來西亞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英迪國際大學,新加坡博偉國際教育學院等20余所國(境)內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學校先后2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稱號,是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首屆“全國文明校園”,是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和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是自治區級“文明單位”“依法治理示范單位”,多次獲固原市“平安校園”稱號,被固原市評為“園林式單位”。 今后一個時期,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開放活校、文化榮!睉鹇裕浴吧髣摬睘槟繕,以自治區高水平本科教育試點學校建設為契機,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為支撐,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轉型發展,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主動對接社會行業,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立足寧夏、面向西部、輻射周邊,服務基層、服務基礎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把學校建成教師教育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知名的教學型師范大學。 (數據截止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