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泰山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泰山學院的分數在405至487分,位次為94731至2273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05至487區間才能上泰山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泰山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泰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657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泰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2951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泰山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731名;
4、2020年陜西考生上泰山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736名;
二、泰山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泰山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16 | 84657 | 省政府 |
2、2021年泰山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08 | 82951 | 省政府 |
3、2020年泰山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05 | 94731 | 省政府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87 | 22736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還有沒有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是第一志愿里有多個平行志愿,即本批次填報的志愿都看作第一志愿,但是錄取時會從前到后錄取,即靠前志愿可以填一下沖刺的學校,然后是穩妥學校,之后是保底學校。
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填報沖一沖的院校是可以的,風險就是可能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而不服從調劑就面臨退檔;因此不太適合目前考生填報了。而第一志愿直接就填報保底志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除非是那些接近分數線的考生,穩和保根本就沒什么區別的那種情況下,也可以直接填報保的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選A、B、C、D等志愿,他們之間是平行關系。將達到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檢索。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高考報考軍校有哪些條件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忠于祖國,熱愛軍隊,志愿從事國防事業,未參加過任何非法社會團體和組織;
2、道德品質優良,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未受過紀律處分,無違法違紀行為;
3、身體健康,男生要求身高165厘米以上,體重50公斤以上,但不得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25,女生要求身高162厘米以上,體重45公斤以上,但不得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15。每一眼裸眼視力在4.6以上,矯正視力在4.9以上。紅綠色盲、色弱者不可報考。無傳染性疾病等;
4年齡在二十周歲以下。
5、軍校只招收高中應屆畢業生。
6、考生必須參加面試:
面試的要求包括:發育正常,體形勻稱;面部無明顯疤痕,無文身;語言表達流利,無口吃;表情自然,舉止文明有禮,衣著整潔得當,動作協調自然;報考動機明確,愿為祖國國防事業獻身。
三、泰山學院最新介紹
泰山學院于1958年9月開始舉辦高等教育,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5年創辦的泰安府官立師范學堂。2002年3月教育部批復舉辦本科教育,2012年9月轉變為“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2012年11月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3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2015年確立了建設升級版的應用型大學建設目標,2017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8年確立了建設以教師教育為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2019年圓滿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專家組進校考察各項工作,2021年成功入選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引進國家級高層次領軍人才2名。 學校現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378畝,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建有原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設在高校的第一座圖書館——萬里圖書館。現有15個二級學院,6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等9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近2萬人。現有教職工1456人,其中專任教師1003人,博士286人,占 28.5%;碩士580 人,碩士及以上人員占比 86.3%,教授96人,副教授315人,兼職教授300余人,副高級及以上人員占比41%。擁有省級及以上各類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3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省青年創新團隊6個,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學校是山東省19所省級教師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山東省首批具有公費師范生招生資格的9所高校之一。 學校始終致力于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先后建成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創新平臺10個,建成院士工作站1個,校級重點學科12個,校級優勢學科22個。2002年以來先后獲得國家級項目6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項,獲省部級項目130項。“十三五”以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7項。師生先后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等多項賽事中獲國家級獎勵253項、省級獎勵823項。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合作專業(方向)14個。圍繞區域產業需求,堅持“T”型產業學院建設理念,建設與龍頭企業緊密融合,政府、行業和其他企業參與的產業學院4個。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參與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現有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全國第三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1個,山東省人才培養模擬創新試驗區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3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4個。省級精品課程39門,省級一流課程8門,思政“金課”2門,23門課程獲批全省聯盟線上課程。制定實施服務泰安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應用型研究和產學研合作,在區域旅游規劃、基礎教育師資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培養、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培訓、中小學實習支教、環境監測及分析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始終注重樹立國際化辦學理念。先后和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美國、俄羅斯等10個國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或合作意向。1995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99年被國務院僑辦命名為全國首批華文教育基地,開始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赴國外進行短期交流項目取得良好效果,以“3+1”項目為代表的校際合作項目為學生繼續深造打開了國外通道。 (數據截止至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