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陜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在陜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的分數在386至474分,位次為103312至27135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陜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6至474區間才能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一、陜西考多少分能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1、2022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3312名;
2、2021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7177名;
3、2020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9716名;
4、2022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472名;
5、2021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135名;
6、2020年陜西考生上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510名;
二、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在陜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9 | 103312 | 省教育廳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46 | 29472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86 | 97177 | 省教育廳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56 | 27135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在陜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398 | 99716 | 省教育廳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74 | 27510 | 省教育廳 |
志愿填報看分數還是看排名
高考填志愿看排名比看分數穩妥。排名是很重要的。
全省排名與學校錄取直接掛鉤,學校都是按專業和人頭錄取的。參考分數填志愿風險較大,雖然決定你排名的是分數,但是說不準今年難還是上年難,分數起伏較大的情況常有,今年超出一本的分與往年超出一本對應的學校比不太可信,在每一分數間隔同分的同學人數,也決定了你的全省排名。而省排名則客觀反映你的分數層次,是分數的最好劃分。
在看往年排名時,要注意一段一分表,預估前年自己的排名,根據學校最低錄取排名對比填報。同理,在劃分時分數作為小參考,在學校各年的錄取最低分數線上,提高或降低幾十分來選擇性預估今年分數,最后根據自己分數,大膽填報去年高分志愿。
高考志愿什么是計劃數
高考報考時的專業計劃數就是各個學校專業計劃招收的人數,因為每個學校都會有很多專業,每個專業學校都會根據情況而計劃招收多少個人。
在高考填報志愿中,計劃數指各個大學在還不知道多少人填報自己學校(每個專業還會有具體的招生計劃數)為志愿之前,計劃招收的人數,可能志愿出來報的人少,就少收一些,報的人多,就多收一些。
計劃數通常是根據往年招生人數確定的。在實際錄取工作中,各個大學對報考人數較多的省份,還會適當增加部分招生計劃人數。
在實際錄取工作中,會出現一些院校或專業不能滿足招生計劃里規定的人數,還有一些線上考生因填報志愿不合理而未被錄取的情況。對此,在各批次錄取結束時,如高等學校計劃未完成,高校一般會采取補錄。
三、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最新介紹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是由寧夏大學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02年3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04年1月經教育部確認。學院坐落于風光秀麗的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毗鄰寧夏大學。 學院占地面積252畝,新校區規劃面積877.17畝。面向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260人。學院招生錄取連續5年率保持100%,已向社會培養15屆共計18939名合格畢業生。 學院現有文學、工學、理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7個門類,30個本科專業。建有4個院級重點學科,1個學科入選自治區“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6個自治區級特色專業,20個專業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1個專業入選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專業(群)入選自治區“十三五”重點專業,5個專業入選自治區產教融合示范專業。 學院始終毫不動搖地將為社會培養一批基礎好、能力強、素質高,有擔當、有潛力、有發展的人才作為學院的追求,將“用心”和“責任”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2017年,學院被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應用型整體轉型高校,加入了“全國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構建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課程體系,建成了“四大課程平臺”和“七大課程群”。近三年,累計有1766支創新創業團隊、8079人次學生參加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生參賽覆蓋率連續三年位列全區高校第一。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0%以上。 學院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師資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39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雙師型”教師79人,自治區教學名師3人,自治區級青年拔尖人才4人,自治區師德標兵1人,寧夏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中,學院在全國428所民辦及獨立學院中排名第25位,在寧夏民辦及獨立學院排名第1位,在寧夏本科高校中排名第4位。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銘傳大學,澳門科技大學,韓國又松大學等開展了實質性交流合作。與區內外一批企事業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在寧夏率先建立了校、行、企三方聯合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實現校行企共建“創新創業+供應鏈學院”,與廈門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共同建立“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 學院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社會滿意度十佳獨立學院、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寧夏高校黨的建設先進集體、寧夏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寧夏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寧夏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銀川市“平安校園”。2017年、2019年分別獲得自治區“就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考核優秀單位”。 面向未來,在*新時代**思想的指引下,學院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自覺站位新發展階段、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向著建設西部地區特色鮮明、較高水平的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目標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