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渭南的大專有哪些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省 | 渭南市 | ? | 公辦 |
2 |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省 | 渭南市 | ? | 公辦 |
二、渭南部分比較好的大專介紹
1、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1973年,前身是鐵道部渭南鐵路工程學校。2002年由鐵道部劃歸陜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經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改制升格為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以交通運輸類和土木工程類專業為主干,培養鐵路、城軌、公路、建筑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管理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形成了以大專層次的全日制高職教育為主,成人教育、短期培訓和技能培訓鑒定相結合的辦學格局。
學院地處“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渭南市區。建有臨渭、高新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50畝,各類在校學生13000余人。所有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圖書館藏書94.72萬冊,實現了現代化管理及開架借閱;兩校區均建有400米八跑道標準田徑運動場、文體中心、乒乓球館等,體育設施齊全先進;學生食堂被教育廳授予“高校標準化學生食堂”稱號,學生宿舍實行標準化管理。
學院依托鐵路行業辦學、突出鐵路特色育人。設有鐵道工程系、軌道工程系、道橋工程系、測繪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氣與信息工程系、基礎課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繼續教育部、體育教學部八系四部。開設:鐵道工程技術、高速鐵道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工程測量技術、材料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監理、物流管理、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工程機械運用技術、鐵道通信號自動控制、鐵道機車等四十一個專業。
學院現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0項,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5個、省級重點專業12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干專業和陜西省一流專業16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實訓基地2個、省級實訓基地6個,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1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1人、全國職業教育軌道交通行業名師3人、省級職教名師6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9人、省級師德標兵、師德楷模4人。校內實訓基地(室)123個,其中測繪教學實訓基地占地349畝,高鐵實訓工區、高鐵隧道實訓基地、建筑綜合實訓基地、道路橋梁綜合實訓基地等6個大型綜合實訓基地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中國中鐵、中國鐵建、18個鐵路局建有241個校外實訓基地,實現鐵路線上線下全覆蓋,試驗實訓設備固定資產總值達到9506.14萬元。
2、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是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高等職業學校。其前身是原陜西省中醫學校、陜西省大荔師范學校、陜西省蒲城師范學校、陜西省渭南農業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5年創建的“同州實業中學堂”。百余年來,培養出了大量各類專業人才,廣泛分布在教育、衛生、農林、畜牧各個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了如全國政協副*韓啟德、陜西省原副省長王雙錫、陜西省教育廳原廳長張克儉、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陳吾愚等知名校友。學校中藥文獻研究員劉壽山編撰的400余萬字專著《中藥研究文獻摘要》開啟了近代中藥研究的先河,是繼《本草綱目》之后我國又一部綜合性中藥文獻巨著,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學校地處陜西東大門?渭南市,東臨華山,北抱渭水,西望長安,南依秦嶺,風景秀美,交通便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學校有高新、朝陽兩個校區,占地面積880畝,建筑面積33.1萬平方米,F有教職工849人,其中專職教師534人,在職副高以上職稱195人,碩士以上學位316人、雙師型教師313人。聘請兼職教師53人、客座教授65人,陜西省科技新星、省級教學名師等省級以上優秀人才8人。館藏圖書89.03萬本。教學用計算機1125臺。校內實驗實訓室128個,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省級實訓基地18個。校外實訓基地259個。在校學生11115人。下設護理學院、醫學院、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農學院、3D打印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基礎課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教學單位。開設三年制高職專業38個,五年制高職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6個;涵蓋了醫學、教育學、農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六個學科。
學校秉承“頂天立地、內外兼修”的辦學理念,堅持“遵循規律、文化引領、改革創新、開放融合”的辦學思想和“面向職業辦學、貼近產業辦學、瞄準就業辦學、政校行企聯動辦學”的辦學思路,建立了“六業貫通”(專業、學業、職業、就業、創業、事業貫通)與“六大融合”(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人才與時代、理念與實踐、知識與技能、技術與文化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實施“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的“三對接”和“校內實驗實訓資源教學過程生產經營化、校外合作企業生產過程教學化”的“雙折疊”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五化(現場化教學、情境化教學、案例化教學、項目化教學、工程化教學)一制(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過程,不斷踐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成功,服務行業、企業、產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三服務”辦學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學創新,提高綜合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水平,把學校建設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和科技應用與開發的重要基地。學校堅持普通全日制教育與成人繼續教育并重,培養與培訓并舉,搭建在校生、社會考生學歷提升和職業技能培訓立體互通平臺,開展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能“多證書”教育。除獨立舉辦高等繼續教育外,還與陜西師范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為廣大考生提供豐富的多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