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上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湖南理工學院在上海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的分數在397至440分,位次為36413至2924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上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7至440區間才能上湖南理工學院。
一、上海考多少分能上湖南理工學院
1、2022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4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422名;
2、2022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102名;
3、2021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綜合(物)最低分需要3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109名;
4、2021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4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810名;
5、2020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03):綜合(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4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801名;
6、2020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01):綜合(政)最低分需要4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520名;
7、2020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05):綜合(地 或 物 或 化)最低分需要43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465名;
8、2020年上海考生上湖南理工學院(02):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248名;
二、湖南理工學院在上海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湖南理工學院在上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400 | 36413 | 省政府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407 | 35422 | 省政府 |
2022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09 | 35102 | 省政府 |
2、2021年湖南理工學院在上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397 | 36109 | 省政府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412 | 33810 | 省政府 |
2021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25 | 31547 | 省政府 |
3、2020年湖南理工學院在上海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407 | 35287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 本科 | 427 | 31801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政 | 本科 | 434 | 30520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37 | 29881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地 或 物 或 化 | 本科 | 439 | 29465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40 | 29248 | 省政府 |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哪些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呼倫貝爾學院、河套學院、赤峰學院、畢節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安順學院;
昭通學院、隴東學院、河西學院、青海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寧夏理工學院、伊犁師范學院、喀什師范學院、右江民族醫學院、百色學院、欽州學院;
貴陽學院、凱里學院、銅仁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楚雄師范學院、曲靖師范學院、普洱學院、紅河學院、大理學院、昆明學院、保山學院、文山學院等。這些地區的院校錄取分數線相當要低一些,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填報。
高考志愿填報一定要服從調劑嗎
報高考志愿的時候不是必須服從調劑的,調劑是自愿的。從錄取的穩妥性上來說,服從專業調劑對于考生是利大于弊的。并不是說選擇了專業調劑,就不會被所填報的專業錄取,直接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如果考生的分數足夠進入所填報專業時,就會被錄取到所填報專業,服從專業調劑就沒有派上用場。
當報考的專業滿額之后,如果考生選擇了服從調劑,確實能夠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因為當下高考志愿都是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以“分數優先,一輪投檔”方式錄取,對于每個考生來說,就只有一次被投檔的機會!所以當你喜歡的專業沒錄取你,服從調劑就等于是增加了一次被這個院校其他專業錄用的機會。
三、湖南理工學院最新介紹
湖南理工學院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岳陽市,面朝岳陽樓,緊鄰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理、工、文、經、管、法、教、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一本高校,是湖南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首批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規劃高校、湖南省“十三五”期間改辦大學規劃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湖濱大學。現設有20個教學院及1個獨立學院--南湖學院,擁有本科專業5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和國內一流培育學科各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 學校現有校園面積2100余畝,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留學生23000余人(含獨立學院),教職員工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余人,碩士生導師400余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院士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省科技領軍人才、省“杰青”、省級教學名師、“湖湘青年英才”等高層次人才150余人,長聘高水平外籍教師13人,柔性引進院士、國家“杰青”等特聘教授數十人。 學校堅持以本為本,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獲準立項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數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部級實踐教學平臺32個。此外,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3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21項,國家新工科項目2項,省級新工科項目3項、新文科項目2項、新農科項目1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項、教育強省建設重點推進工作項目1項。 學校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人才培養質量高。與大型國企央企民企建立了合作關系,開辦了“訂單班”,與政府、企業聯合成立了創新創業就業學院。近五年來,學生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69項,在省級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1300余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得一等獎,特別是2017年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獲國家一等獎4項,一等獎獲獎數量居湖南省高校首位,全國排名第13位。學生錄取調檔線、就業率、考研錄取率穩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學校積極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求,科學研究水平快速提升。現有省部級科研平臺31個,其中中國機械工業重點實驗室1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社科研究基地6個,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普通高校產學研示范基地3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湖南省海智基地1個。近5年來,共主持獲得國家自科基金項目4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項;獲省級以上科技獎勵3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社科成果獎一等獎1項;《云夢學刊》“當代學術史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名欄建設”工程。 學校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先后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搭建高水平學科平臺30多個。與華夏芯公司合作組建了“異構計算及應用研究中心”,使學校成為世界頂尖芯片聯盟組織(HSA)成員單位;整合校內資源,柔性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專家組建了先進光學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有機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大物流研究創新中心、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研究中心、3D打印實驗室;與上海建為集團組建了“湖南省文物建筑保護利用重點科研基地”;引進國防科技大學高水平自主擇業博士、教授成立了“軍民融合研究院”“湖南省應急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地方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成立了湖南岳陽鄉村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岳州窯產學研基地、湖南省港口經濟研究所等。 學校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開放辦學成效不斷提升。從1985年開始聘請外籍教師授課,招收培養留學生。先后與俄羅斯、德國、韓國、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高校建立友好校際關系,實施“3+1+1”“2+2”等多類型的本碩協同培養項目,與韓國高校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先后有10余名外教榮獲“國家友誼獎”“瀟湘友誼獎”“芙蓉獎”等榮譽,俄羅斯外教弗拉基米爾·加寧兩次受到**同志親切接見。此外,學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體育援助計劃,承擔了近十個國家的體育訓練任務,獲批湖南省對外體育技術培訓接待基地。 學校不斷夯實發展基礎,辦學條件日益改善。建成了館舍面積達3.7萬平方米的圖書館、3.6萬平方米的實驗實訓中心、2.6萬平米的體育及教學綜合樓、2萬平方米的田徑場,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智慧校園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校園物業、學生食堂全部實現了社會化托管,學生公寓全部安裝了空調、熱水和直飲水,辦學功能不斷完善,校園面貌日新月異。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傳承先進文化思想與湖湘文化精髓,踐行“至善窮理”校訓和“三個為本”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了“嚴謹、和諧、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確保了正確的辦學方向,促進了學校健康發展,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 進入“十四五”,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確定了改辦大學和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兩大任務”,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實施“六大工程”的發展舉措,努力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