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中醫藥大學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與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醫藥院校,也是上海市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
學校位于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占地500余畝,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作為地處張江科學城核心板塊的高校,以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對接服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己任,利用已有的學科和綜合優勢,勇擔深化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推動中醫藥自主創新、引領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任。
學校有教職員工近1300人,擁有3名兩院院士,2名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69名上海市名中醫,700多名高級專家和教授,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各級各類中醫藥專門人才,全日制在校學生近8000人,校友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校是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及中醫1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史、醫學技術5個一級學科及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公共衛生5個專業學位類別(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專業覆蓋全部中醫藥學科;有15個本、專科專業,除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臨床本科專業外,還設有護理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等專業;有8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醫療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科研、教學、醫療等合作關系,建立了美國第一家中醫孔子學院,設有兩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是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項目。
2、上海中醫藥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中醫學(第一批)、中藥學(第三批)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中醫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藥學、醫學技術、科學技術史、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公共衛生
“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中醫學、中藥學
國家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中藥學、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中醫醫史文獻學、針灸推拿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8個):藥用植物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藥工程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傳染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腫瘤病學、中醫肛腸病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針灸學、推拿學、古漢語與醫古文、內經學、中西醫結合基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復雜科學、中醫史學、中醫文化學、中醫文獻學、中醫痹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中醫急診學、中醫乳腺病學、中醫養生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全科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中醫護理學、中醫藥信息學、中醫“治未病”學、中醫康復學、中醫皮膚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神志病學
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1個):中藥學
上海市重點學科(9個):中醫婦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系統實驗方劑學、中醫醫史文獻、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內科學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6個):A類-中藥學;B類-中醫學、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史;培育-護理學、藥學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4個):I類高峰-中藥學、I類高峰-中醫學、I類高峰-中西醫結合、I類高原-科學技術史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5個):中藥臨床藥理學、中藥藥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脾胃病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ESI全球前1%學科(2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
3、上海中醫藥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類別 | 專業名稱 |
---|---|
生物醫學工程類(本) | 生物醫學工程(中醫信息與工程方向)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本) | 預防醫學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
中醫學類(本) | 中醫學(“5+3”一體化) 中醫學(五年制) 中醫學(“5+3”一體化)( 針灸推拿英語方向) 針灸推拿學 中醫學 |
中西醫結合類(本)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藥學類(本) | 藥學(中外合作辦學) |
中藥學類(本) | 中藥學 |
醫學技術類(本) | 康復治療學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康復物理治療 康復作業治療 智能醫學工程 |
護理學類(本) | 護理學 |
公共管理類(本) |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方向) |
護理類(專) | 護理(中外合作辦學) 護理類(含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