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毛概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一、要求
1、就近就地進行。建議結合家鄉所在的市縣鎮村實際進行調查。
2、社會調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分析,創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議。
3、調查對象必須真實、具體。
4、開展社會調查需要認真填寫“新農村、新社區、新變化”大學生社會調查信息反饋表”(格式見附件)
5、及時通過電子信箱、電話加強與指導教師的交流。
6、進行社會調查時間應不少于一周,調查結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報告的撰寫要明確一個主題,以事實為根據,盡量做到內容詳實,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展開論述,限2000字以上,開學1周內以打印稿形式提交任課教師,同時提交電子版。
7、調查報告成績由課程組全體教師根據調查報告完成質量確定相應等次,調查報告成績占本課程成績30%。
8、高質量的社會調查報告收入《大學生社會調查論文集》并提交大學校報編輯部在校報或有關報刊上發表,作為相關部門研究決策和課堂教學參考。
9、調查活動必須取得當地領導的支持,在當地黨團組織的指導下進行。
10、調查活動必須獨立完成、獨立撰寫調查報告。
二、主要內容
本次社會調查主要圍繞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和諧社會進行,調查方向及參考內容如下:
(一)堅持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事業建設
1.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調查(金融服務機構服務類型、服務職能等)。
2.你所在的村鎮龍頭企業發展情況及帶動效果調查。
3.農村產業化經營狀況調查(當地的主導產業、農產品基地、管理制度、龍頭企業、利益機制等)。
4.貧困農民生活狀況及當地的扶貧措施調查。
5.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調查(農村道路、通訊、水電氣、水利及基本農田改造、環境設施等現狀與建設投資總量及結構,當地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等)。
6.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及隊伍情況調查(機構的數量、經費來源、科技人才數量、結構、工資水平等)。
7.當地農民被征地的補償標準及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調查。
8.生態文明村的發展歷程調查(生態環境狀況、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經濟實力、人民富裕情況等)。
9.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或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狀況調查(從事的產業、行業、職業和崗位、收入等情況)。
10.進城農民工生活狀況、心理狀態、社會保障狀況等調查。
11.當地就業服務機構(中介機構、社會勞動就業保障局等)發展狀況調查。
12.當地對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再就業培訓的措施及實施情況調查。
13.當地政府對零就業家庭及就業困難人員的援助情況調查(擔保貸款、免費職業介紹、
職業培訓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
14.當地教育情況調查(普及九年義務、師資水平、學生負擔、教育設施及經費保障、社會捐資助教等)。
15.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及發展情況調查。
16.對你所居住地的文化建設設施(社區或農村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等)現狀以及發展狀況的調查。
17.對你所居住地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情況的調查(數量、服務內容、典型事例、群眾反映等)。
18.對你所居住地人口綜合素質情況調查。
19.本地礦產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特色民俗資源的開發現狀及潛力評估。
20.你所居住地生活環境、污染狀況調查。
(二)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21調查你家鄉的公民對我國基層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選舉情況(選舉方式、對選舉的態度、參加情況、當選人員情況等方面)。
22.調查當地群眾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了解情況(是否關注每年兩會、是否了解人大代表的權利、職責、任免程序等)。
23.調查你家鄉鄉鎮機構改革情況(人員構成情況、工資發放情況、辦事效率情況)。
24.調查村民和村干部發生矛盾(土地承包過程、宅基地發放、提留征收、教育經費、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解決的途徑。
25.調查當地公民權利保障情況(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
26.調查當地政務公開情況(哪些方面公開、落實情況、老百姓滿意度、需要改進的方面)。
27.你所居住地的基層自治組織(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情況的調查(產生、成員構成情況、有哪些職責、作用、重大事情的決定、是否定期召開代表大會?了解基層自治組織政策和法律法規情況)。
28.當地法院制度建設情況調查(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巡回審判、簡易程序使用等)。
29.當地群眾打官司訴訟費用情況調查(訴訟費用收取、支付律師費用、仲裁收費、訴訟費的減免等)。
30.當地居民學法用法守法情況調查(最關注哪些方面的法律、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的途徑、利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身邊法律遵守情況)。
31.當地家庭收入情況、工資情況調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家庭收入高和低的差距、最低工資標準、當地職業收入高與低的差距、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等)。
32.當地社會保障體系調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機構)。
33.當地養老情況調查(養老方式、養老院建設、老年生活狀況、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34.對你所在地貧困戶的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所在地政府扶持情況、社會資助情況、脫貧措施)。
35.調查當地對困難群眾救助情況(城市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特困戶救助、災民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
36.當地城鄉醫療保障情況調查(參與方式、涉及的范圍、執行情況)。
37.當地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情況調查。
38.參加商業保險情況(人員、年齡范圍、險種等方面)。
39.當地慈善事業情況調查(機構設置、捐贈人員構成、捐贈對象、捐贈物品范圍)。
40.當地城鎮職工住房情況調查(居住面積、購房的承受力、困難、希望和要求)。
(三)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
41.對你居住地人們對*認識情況的調查。
42.對你居住地人們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情況的調查(如宣傳科學文化知識、反對封建腐朽落后文化,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
43.對你居住地人們在建設和諧社會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情況的調查(如繼承發展傳統倫理觀念、傳統美德,以及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情況)。
44.對你居住地人們對誠信認識的調查(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等)。
45.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的調查(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能力、鑒賞水平、趨勢等)。
46.對你所居住地(農村、社區)居民的閑暇生活狀況的調查。
47.對你所居住地的居民自辦文化(農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戶,建設庭院文化)的調查。
48.你所居住地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文藝、傳統工藝、民俗體育、古語言及古文字、各勝古跡)繼承發展創新狀況的調查。
49.對你居住地運用正確思想輿論導向促進社會和諧情況的調查(如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等,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
50.對你居住地促進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情況的調查。(如有無心理健康咨詢、輔導機構,在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等問題上采取的活動及效果等。)
(四)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秩序
51.城鄉基層基本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調查(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設施、簡化辦事程序、創新社會管理制度等)。
52.基層推進政務公開、政事公開情況調查(政務公開、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及時發布公共信息、為群眾生活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便利條件、政事公開、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等情況)。
53.社區建設發揮社會組織積極作用,完善基層服務情況調查(居(村)民自治、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發揮駐區各種社會組織的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的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動)。
54.社區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調查(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
55.關于健全社會組織,增強社會功能的調查(發展和規范律師、公證、會計、資產評估等機構;鼓勵社會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等領域興辦非企業單位;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功能,為經濟社發展服務等)。
56.基層政權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把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情況調(街道辦事處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建立和完善情況、搭建多種形式的溝通平臺,建立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查。
57.基層政權建立、完善科學有效地矛盾調處機制的調查(社會輿情匯集機制、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如何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如何更多采用調節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等)。
58.在著力解決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等涉法涉訴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如何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妥善處理社會矛盾方面的調查。
59.關于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種風險的調查(應急信息平臺的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應急預案體系的健全,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的完善,應急管理宣傳教育的加強,公共參與自救能力的提高,社會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置、整體聯動的實現程度等)。
60.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調查(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整治社會治安、掃除黃、賭、毒;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加強對流浪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的關心教育,強化吸毒人員感化和管理,改進刑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工作;加強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院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確保政法隊伍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等)。
(五)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
61.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創業情況調查(包括創業人群的比例、創業的方向及內容、創業的成果等)。
62.你所在居住地居民和政府對人才(包括高學歷者、高職稱者、高技能者、創造力強者等)的尊重情況調查(包括政策措施、尊重程度、教育導向等)。
63.你所在居住地基層黨組織在政策上支持和調動居民創新熱情和進行創新實踐的情況調查(包括黨的措施、居民對于創新的理解、熱情度、參與度等)。
64.你所在居住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情況調查(包括信仰那些宗教、比例如何、信仰程度、信仰內容等)。
65.你所在居住地的黨的僑務政策的落實情況調查(包括海外僑胞和僑眷的數量、黨的僑務政策及僑胞和僑眷如何看待黨的僑務政策等)。
66.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對你所在居住地的貢獻調查(包括經濟投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捐資助學等)。
67.你所在居住地政府及民間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情況及對外文化交流情況調查(包括政府吸引外資的形式、內容及數量;民間零散吸收外資的形式、內容及數量;對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內容及外國文化融入情況等)。
(六)加強黨對*和諧社會的領導
68.基層事業單位(包括機關、學校、科研院所、文化團體等)黨建情況調查。
69.新經濟組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外商投資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等)黨組織建設情況及其所起作用調查。
70.新社會組織(如司法、財會、審計、稅收、金融、保險等行業的中介組織)黨組織建設及其所起作用調查。
“新農村、新社區、新變化”大學生社會調查信息反饋表學生姓名:專業班級:學號:
調查人所在院系(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