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專業性強,必須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采取科學的程序和方法。研究工作歷時三年,聯合課題組由北京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員組成。研究過程主要包括:
1.精心開展研究,提出素養框架
課題組成立以來,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厘清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與理論結構,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價值定位;開展國際比較研究,分析比較15個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核心素養研究的程序方法、指標框架和落實情況;通過教育政策研究,梳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開展傳統文化分析,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成德的思想和傳統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課程標準分析,了解現行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相關表述,明確課標修訂任務。同時,通過開展實證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各界對核心素養的期待。課題組訪談了12個界別的608名代表人物,問卷調查了566名專家學者、校長和企業家等,匯總形成約351萬字的訪談記錄和大量調查數據,為建構符合國情特點和現實需要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提供實證依據。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召開專家論證會60余次,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的主要結論,初步提出了核心素養總框架。此后,又召開征求意見會20余次,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管理干部、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社會人士的意見建議,對總框架初稿進行修改完善。
2.開展轉化研究,對接課標修訂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課題組提交了核心素養總框架初稿。7月,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托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對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進行了審議。為做好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修訂的銜接工作,8月,呈請教育部基礎二司委托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于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落實的方式方法。2015年1月,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了銜接轉化研究成果,贊同研究組提出的核心素養落實方式。
3.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改完善
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2015年4月和2017年年初,兩次呈請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將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征求意見。同時,正式征求了全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意見,并委托中國教育學會征求各省市教育學會和相關分支機構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