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學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當前教育界的“熱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被稱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所以在大大小小的教師考試中,均會涉及到此成果。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知識點,希望能助力廣大學員。
1.起源:教育部頒發的《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
2.成果發布時間:2017年9月13日
3.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
4.三大原則
①堅持科學性。強調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嚴謹規范性。
②注重時代性。強調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與時俱進。
③強化民族性。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
5.具體內容:3方面6素養18個基本要點
總體而言,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劃分成了18個基本要點。
①文化基礎: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包括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大素養。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
②自主發展: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包括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大素養。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③社會參與: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包括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大素養。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考察方式為原則的識記和六大素養的理解,所以大家抓住重點考察類型,針對性進行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