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往屆生區別
1 應、往屆生(高中畢業生)在報考大學時一視同仁,但往屆生不能享受政策性加分和保送,不能報考公安部隊及軍事院校等。在分數相同的情況下,高校會優先錄取應屆生。
2 應屆生(大學畢業生)應屆畢業生是指在應該畢業的年份畢業的畢業生。在一些企業(校園招聘)及公務員考試中限招收應屆畢業生,同時應屆畢業生在另一方面意味著經驗欠缺。畢業前需要工作的應屆生,需手持《畢業生推薦表》、成績單及三方協議尋找工作,畢業后取得報到證方可在就業所在地落戶。
注:由于往屆二字在廣義上的延伸,可以理解為“過往一屆或幾屆”,故素有“往屆師兄”的稱呼,此處“往屆”的含義是字面意義 “過往幾屆的”。
知識拓展
應屆畢業生分四種
1.即將要畢業的,但是還沒拿到畢業證,或者已經停止學習了,處于實習狀態的。
2.拿到畢業證了,但拿到畢業證的時間不超過擇業期年限的(超過則為往屆生)。
3.高校應屆畢業生,指該年度畢業的畢業生,(博士畢業生,碩士研究生畢業生,普通應屆畢業生,成人高考業余函授畢業生)。
4.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指經統招的全日制高等教育當年度畢業的學生。
求職優勢
1.大學生可塑性較強。
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大多淳樸無華,較易適應企業的需求,包括技術要求、制度要求和文化要求,這樣的優勢是其他求職群體所不具備的。
2.大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較高。
由于大學生的就業環境不盡如人意,在客觀上增強了其對崗位的熱愛程度。有調查資料表明,絕大多數應屆大學生對首次就業的企業存有感激和依賴感;在運作規范的企業中,應屆大學生的流失率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
3.大學生的薪酬要求較低。
眼高手低曾是大學生的通病,但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已使他們的就業觀念日趨理性。前不久,上海市公安局招聘文職雇員,平均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仍吸引3萬余名求職者報名,其中許多都是應屆大學生。企業人事經理也反映,現在和大學生談工資福利是最有彈性的。
4.大學生并非經歷“空白”。
許多用人單位的決策者以為,只有參加工作兩年以上,才算有了經歷。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大學生雖沒有正式工作的經歷,但卻有學習知識的經歷和社會實踐的經歷。據了解,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抽時間參加了社會實習,有的學生還根據專業進行掛職實習,這些經歷都有助于大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