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1
余世雄一次給了他只有8歲小朋友十元錢,讓她幫他買東西(東西價格xx元),第二天小朋友便把東西買回給了余世雄,但沒有給余下的一元錢,吃晚飯的時候,他問小朋友:“今天買東西花了多錢?”,小朋友答:“xx元!薄芭,小朋友,我今天犯錯誤了,我沒有告訴你幫他人買東西時,找回的余錢比你給他買回的哪個東西還要重要!
記住,下次幫他人買東西時,買回時,首先要告訴他人這件東西的標價和你買這東西的價格,其次要先給他人找回的余錢,最后再給你買回的東西,并請他人查驗!”他剛說完,小朋友便拿出了找回的一元錢,并說:“爸爸,我知道了!
家庭教育案例2
我一個朋友是在大學里面教數學的,但他上七年級的兒子卻非常不喜歡數學,我朋友認真的分析了一下原因:1,兒子對他有一種反叛的心理,2,兒子從小對數學發生過興趣,但幾次考試后,效果不理想,而他人說爸爸教數學的,兒子的數學也不咋地!打擊了他興趣和自信心。
于是他根據原因找方法:兒子喜歡畫畫,首先讓他在這方面繼續發展,其次,通過畫畫時需要圖形的的比例和圖形的陰影等知識引導他,讓他知道數學的重要性,再通過做一些基礎的數學題來建立他對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同時堅持大多數學題由他自身親自來完成提高兒子對數學的探索的高度成果感!現在他的兒子上八年級了,數學也漸漸上路了。
家庭教育案例3
我在一份雜志上讀到的,我感覺不錯,發一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明,年齡xx,花兒一樣的年齡,卻迷上了網絡游戲,為次家長非常著急,卻拿他沒方法,為此,特請教了西安的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絡成癮癥糾正專家,專家支著:一,興趣轉移法,就是看小朋友是否還有其他的喜好,若有盡量激發小朋友其他方面的喜好,以次將小朋友從網絡游戲中解救出來。(此著最好)二:自我厭倦法,給他一次較長時間讓他盡情的玩游戲,讓他自身感覺到無聊,累,難過等情緒,趁機引導。三:環境改變法:讓他接觸一個新的環境,沒有網絡,但人人快樂,比較對他認可,使他有一種被人理解尊重的'感覺,同時讓他做一些能找回自信的事,加快對他的改變。
家庭教育案例4
鄰居的一小孩在學校被人誤解,回家后非常的委屈,作為家長的鄰居來請教我,我給他看了如下的一篇文章。
拿一個玻璃杯,里面盛滿清水,把一只筷子插在里面,讓小朋友看,筷子是不是彎曲了,小朋友親眼看到是彎曲了,但你拿出筷子讓他看,筷子依然是直的,告訴小朋友,你就像水中的筷子一樣被他人看起來彎曲了,當你離開水面后,你依然是直的。告訴他誤解到底會消除的。
同時可以引導小朋友探究為什么筷子放在水中會彎曲,可謂一石二鳥。
家庭教育案例5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背景
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明顯的是家長對子女的百般溺愛和過多保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設法給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發脾氣,即“任性”的習慣。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描述
又到吃飯的時間,我們一家人正吃飯。家里養的小狗從門縫里鉆了進來。兒子見了就要把它趕出去。我說“你快吃,不要管它!眱鹤右幌戮唾氣了,說“:你不把它趕出去,我就不吃飯了!蔽衣犃司秃苌鷼猓柫怂麕拙。兒子不但沒聽我的,反而哭著跑了出去。我媽媽見了就把小狗趕跑了,并把兒子連哄帶誘拉了回來。而且還當著兒子的面說我什么什么不好,兒子才不哭了繼續吃飯。我與兒子的“較量”又以兒子的獲勝而告終。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面對現代家庭中這樣常見的事例,我不免思索: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兒童的心理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在2至7歲時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所謂不可逆性就是指兒童無法改變思維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點,從另一面去思考問題。所謂自我中心主義就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面對問題時,只會從自己的觀點著眼,不會考慮別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這樣的特點,兒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難改變。
其次,孩子的任性還是父母長輩的思想觀念所決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親,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圍著孩子轉。孩子想要什么,他們就給什么。孩子是他們手心里的寶,只許愛護,不許傷害。況且他們還認為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給孩子吃好點、穿好點、玩好點是應該的。盡管孩子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他們也認為孩子還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糾錯,反而去遷就孩子。正因為父母長輩的百般寵愛,我們的獨生子女們才更加會“撒嬌”。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指導
優秀的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 經典家庭教育案例分享 | 小學老師教育故事隨筆案例3篇 | 幼兒教育案例論文【優秀篇】 |
精選幼兒教育案例分析論文 | 1-4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獲獎名單 | 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啟事 | 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國師德建設優秀工作案例 |
首屆全國農村教育發展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公布 | 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心得體會 |
分析了原因后,我認為要改善現代家庭獨生子女“任性”這一普遍問題,應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統一。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應保持一致,否則不僅要求無法實現,降低教育效果,而且會產生不良的作用,讓孩子更任性。因為他有“靠山”。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對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兒童發展水平和特點,尤其要從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別人就是這樣做的”、“我們是為你好”等這樣簡單地說教。從而不加分析不加區別地將某種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溝通家長和子女感情的橋梁,也是實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家長要善于觀察、發現子女的變化發展,對他們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過恰當的方式給以滿足。對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切忌獨斷專行,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即使說的不對,也要道理說服。
當然家長本身的為人處世和以身作則是最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訓同樣是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