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考生是指考生考試報名、考試過程、考試成績、志愿填報信息、身體健康狀況、專業能力以及錄取資格等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不合格者由學校區別情況,予以處理,直至取消入學資格。
高校學生管理規定中,不僅要求學校給予學生的紀律處分,應當與學生違法、違規、違紀行為的性質和過錯的嚴重程度相適應,并且明確提出“學校在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之前,應當告知學生作出處分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學生或者其代理人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
解釋一下:
1.失信考生指的是已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但因為自己不愿意去就讀而單方面違反約定,既不在規定時間內去報到入學,也不作任何說明與補救,而是自行選擇復讀的考生。比如說考生被河南當地某一本院校錄取,但考生理想志愿是外省211學校,考生直接把大學錄取通知書扔進了垃圾筒,自己夾著書本去了復讀班,就成為失信考生了。
2.尚未入學就讀,但經與高校溝通協商,同意考生不入學的;已經入學就讀,之后經高校允許退學復讀的不在此列。所以,提問者若是這兩種情況大可放心,不會被記入誠信檔案,也不會有報考限制。當然,你申請退學的這所高校來年應該不會再對你敞開懷抱了。很好理解,人家待你如初戀,你虐人家無數遍?你當大學是你家菜園,想進就進?
而且,這里有兩個難題需要妥善解決:第一,高校怎樣才會同意你退學?第二,退學復讀后是否需要以社會青年身份參加高考?
3.失信檔案還會附寄給來年對你進行提檔的高校,由他們來最終定奪考生是否品德過關,實際上意味著考生提檔后滑檔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除非成績優勢特別大,否則兩個同分提檔的考生中,失信考生處于絕對的劣勢。
因此,建議考生:
1.什么行為才算是失信考生 有什么影響
2.失信考生后果嚴重嗎 對未來有什么影響
1.三分考,七分報,慎重再慎重。填報志愿真的要考慮清楚,你的一次反悔將會造成本就稀缺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對本來有機會的其他學子也不公平,你不擠占名額,人家就欣欣然地進去了。
2.要有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既然作出決定就應該遵守,否則,人人都隨便毀約,這個社會還不亂了套?
3.相信命運的安排。你不去大學讀一讀,又怎么知道今生會遇見什么呢?何況,在大學里你仍然有很多改變和修正的機會,關鍵還是靠你自己。
錄取沒有去報道,被列為了失信考生,按照相關規定,只能填報兩個志愿。
1失信考生第二年能報幾個志愿
已被錄取不去報到的影響
高校錄取后,不去大學報到需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向校招辦及時聯系。
個別省份或地區,會被記入誠信檔案
部分省份或地區對于被錄取不去讀上學這種情況,會記入個人誠信檔案,甚至會直接停止錄取,或減少明年的志愿填報數量。因為這畢竟是一種浪費高校招生名額的行為。
填報志愿是考生自我承諾與高校的約定,對于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中不履行志愿約定的考生,當批次錄取電子檔案停止運轉;
對錄取后不入學實際就讀等造成招生計劃浪費的,下一年報名參加高考將限制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量, 在實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允許其填報志愿的學校數不超過2個。
2高考后填報志愿的方法
第一,先擬定志愿草稿。建議考生根據自己在省內的高考排名和興趣愛好,寫到志愿草稿上,反復確認修改后,再上網填寫,這樣可以降低出錯的可能性,也可以減少修改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