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災防治工作中,加強應急預案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編制應急預案要講究科學性。為此,筆者所在的江蘇省灌云縣伊山國土資源所約請專家對本地近20年來發生的自然災害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組織各村開展災害隱患排查,全面掌握了災害隱患和災害發生的規律,總結出伊山鎮易發的主要地質災害是崩塌、滑坡等災害。在編寫防災減災預案時,涉及群眾自救、互救、公救等救災方法,請專家們介紹防災救災科學知識和先進的救災方法,并組織涉險群眾按預案進行演練。
同時,編制應急預案要具有針對性。各地災隱患點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環境也就不同,易發地質災害的種類也不一樣。伊山所結合各隱患點的勘測評定狀況,有針對性地編制排險、固險專項應急預案。比如針對斗篷山易滑坡進行削坡處理,徹底解除威脅;針對官印山時常發生小型泥石流的情況,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在安全地帶重新選址建房,對涉險的10余戶村民進行搬遷避險。
(1)、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精選范文
(3)、幼兒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怎么做
(4)、危險氣體泄漏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5)、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方案
(6)、小區汛期安全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內容
(7)、汛期道路安全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8)、關于幼兒園防汛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9)、機場有關防臺風工作的應急預案
(10)、小區防臺風應急預案精選模板
此外,編制應急預案還要體現可操作性。預案的制定過程是根據現有經濟社會條件和科技水平,將各項防災救災措施、方法、手段系統化、條理化、組織化的過程。例如,在災害發生時的信息聯絡,除用電話、廣播等現代通信手外還應該采用傳統的打鑼、敲盆等形式。對避災的器械、物資盡量做到就地取材,如災害發生時人員轉移的交通工具在城區主要用汽車,在農村主要用摩托車、拖拉機和人力進行。避災場所的設置也要因地制宜,應急預案實施與現實情況要適應,主要是利用村委會辦公地點、學校等安全的公用設施作為避災場所。針對農村人員外出多、變化大的實際情況,預案中要明確負責指揮、物資保障、安全保衛和宣傳等工作崗位,在預案中設置一崗雙人。
以上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