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一直被擺放在一個很特殊的地位,無論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或者“教師是靈魂的園丁”,都對于教師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挑戰。況且,在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少不了教師的提攜與幫助。教育工作者的所作所為,關乎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那么關系如此重大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應該做到的又是如何呢?
首先教師是要為學生提供知識的,這一點在基礎教育中尤為可見。數學、物理、乃至語文、外語,這些學科所包含的具體知識需要由教師來向學生進行傳授。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才能夠通過考試,以此獲得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之中,因著中考與高考的存在,知識的灌輸被無限層次放大。只要掌握了課本上的每一個知識點就是好學生,只要能夠讓學生考出高分來便是優秀的教師,中間的一些列過程卻是無人問津了。
但我們仍記得一句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發展不是通過一時之間的分數高低就能夠衡量的,除卻教書之外學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育人。因為有很多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是聯系不大的,反而工作中所需要的東西在課本上并不存在。這也正是教師育人的職責所在,讓學生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的人,讓學生成為具有道德修養的人。
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官方也提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一過程的執行者必然是教師作為主體。面對著同樣重要的兩份任務,教育工作者又該在其中如何的權衡選擇?
(1)、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的兩者區別在哪
(2)、教育工作者有關師德師風學習總結
(3)、2021教育工作者第八屆春天的課堂觀后感(三篇)
(4)、教育工作者師德師風心得體會(三篇)
(5)、2021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總結(二篇)
(6)、教育部舉行2020年春節團拜會向全國教育工作者致以新春的祝福
(7)、醫務工作者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心得體會
(8)、2021年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事跡材料范文二十篇
(9)、寧夏嚴禁教育工作者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
(10)、2021年優秀教育工作者事跡材料2篇
學生家長需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獲得了成長,學校需要成績來體現自己的教學成績,而教師,面對著雙方的壓力有時候不得不選擇粗暴的方式,因之才有了衡水模式的出現。這是面對著教書的一種選擇,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關注于學生分數的提高上,有了這一步的基礎,學生就能夠在高等教育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但能夠脫穎而出的究竟只是少數,教育是一項面對大眾的事業,不是服務于精英。對于絕大部分的人而言,如果沒有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那么當下所獲得的東西可能就將成為他們人生的底色。本著教育為人的原則,育人工作在教育事業中同樣不可忽視。唯有如此,人口的綜合素質才能夠提高。
在網絡發達的當下,每個人都擁有了自主表達的自由,種種言論更加顯現出來如今的亂象。我們需要高層次的科學家,也需要底層的勞動群眾提升人口素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以此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