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及應對策略1
厭學的原因
1、周而復始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習和生活枯燥及壓力大。一位重點中學學生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找筆者心理咨詢,筆者問孩子學習和業余活動情況,孩子說一周就一個晚上不上晚自習,其他時間都是學習。經常考試壓得他喘不氣來。孩子和他母親都是一個目標:一定要考上一個理想大學。其實高三的孩子除了學習外,還有其他需要,如娛樂活動,但是老師和家長都忽視了。
2、由于受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好學生成績一旦下降,他們身上的那種光環就開始暗淡,迎接他們的就是老師和家長的質問以及同學們的嘲笑。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因為不能接受這一事實而選擇離家出走。
厭學的對策
1、要從源頭抓起,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美好的愿望,讓他自己努力奮斗,充滿內需力的去學習。
2、創造一個開明,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要讓親子關系變得很糟糕,遇見什么樣的老師我們不可預見,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孩子喜歡的家長,從而做孩子的引導者,引路人。
3、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不要小看讀書的力量,讀好書好讀書,高爾基不是說過嗎?熱愛書吧,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舒暢愉快,它會幫助你辨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別人和自己。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的孩子,長大后他肯定就不會厭學。
學生厭學心理原因及應對策略2
什么樣的厭學行為才是心理障礙性厭學
1、心理障礙性厭學是非意志性的行為
所謂非意志性的也可以通俗地說,它是一種學生本人不愿意那樣,卻又心不由已、身不由已的行為或表現。為了說得更明白些,我們就把學生厭學行為可以分為意志性行為和非意志性行為,然后,先看一看所謂意志性厭學行為是什么樣的?意志性厭學行為指的是由于受本人思想支配的原因而導致的自覺的有目的的厭學、棄學或其它抗拒學習的行為。例如某些學生認為政治課只是為了考試才不得不學習的學科,卻要花很大精力,于是在思想上厭煩政治課。盡管這些思想是錯誤的,但是,只要他們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支配而導致厭煩學習政治課的,就是意志性厭學。
image.png
在當代中學生中真正意志性厭學的個例極罕見。非意志性厭學學生在思想上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當前努力學習與自己未來前途、命運等方面的關系。例如有位敏感的女高中生說:只要能夠不讓父親犯心臟絞痛,不讓母親再哭泣,她什么都豁得出來。可她的父母卻什么也不需要她做,就是要她像表姐那樣愛學習,學習好!而對于她來說,她認為,目前也許她唯一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歡學習,并且學習取得進步。有一位女同學天天發愁,因為她知道家里經濟并不很寬裕,父母卻不惜省吃儉用供她來私立中學學習。她非常清楚,她唯一能夠報答父母的,就是努力學習和學習成績好。可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這一點。她天天在努力,天天不見效。于是,她悲觀失望,常有自殺和離家出走的念頭。還有一位男生長期生活在自卑當中,為自己學習成績低而抬不起頭,不敢和老師說話,有好幾次和老師說話時老師都假裝(也許不是假裝地)沒聽見,而主動去和學習好的學生說話。他暗暗地努力,想把學習抓上去。可是,他一上文科課程就煩,就聽不進,就困倦得哈欠連天。他把學習好文科的決心用刀刻在桌子上,還是一上文科課就睡覺。他為了克服上課時的情緒低落、困倦,不惜掐痛自己的手臂,有的甚至連胳膊都掐破了,以便盡可能地堅持學習下去……,還是不頂用。這些學生的這一切努力都是他們為了能夠學習下去進行的意志努力行為;而他們的厭學反應就是頑固地與他們的意志努力對抗。
2、心理障礙性厭學行為常常表現為與意識(或意志)相對抗的潛意識行為
正如以上所述的那樣,典型心理障礙性厭學行為不僅僅是非意志性的,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它還是一種反意志性的行為。它表現出不符合本人的意志、意愿,也不符合本人的思維邏輯并與本人的思想、意愿互相對抗。
下邊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即某班的'一名數學學得很好的尖子生,她本來是班里最愛學數學的學生,連吃飯時都在心理解題。可是,在一次月考過程中,她的數學卷面成績一下子低到了下中等水平。她一聽說自己的數學成績下來了,心里邊猛地往下一沉。那天中午她買了飯沒吃幾口就放下了。上自習課時,她一看見數學老師來上輔導課,就打心里不想聽,但是又不能不聽。于是,她帶著沉重的心情一直聽下去。大約到了半節課的時候,老師也開始講到了她的錯誤:由于某次參加學校的一個學生干部會議,少聽了一會兒的輔導,結果在這次老師輔導過程中特意強調了一個公式在用法上容易犯的錯誤。結果,她大腦中沒有強調這個知識點,在應用這個公式和變化這個公式時,連犯了兩處錯誤,使兩道大題丟了分。并且老師還特意強調說:這樣出題也是他為了防止同學忽視這個公式怎樣應用的知識點而故意這樣設計的。現在,真相大白了,她沒什么可擔心的了。老師講到這兒時還沖著笑了,說她在下次考試時不可能再在這個知識點上丟這么多分了。可是,在第二天上數學課時,她還是心情不佳,感到疲倦和打不起精神。幾天以后,老師找她談話,鼓勵她打起精神來。她自己也明明知道是由于忽略了一個重要公式而使數學成績暫時下降的,并且也明明知道這一知識點錯誤很快會被糾正過來了,可是她還是一上數學課就心情焦躁、沉重,打不起精神。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警告她說:如果你再不振作精神,就這樣情緒低落下去,下一次考試成績可真的要受影響了。她還是沒有振作起來,也真的在下一次月考時,成績勉強保持到上中等水平。
潛意識行為在學生本人的感受中似乎是另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有人說就像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子一樣,一個與自己思想相對抗的思想鉆進了自己心里,專門與自己作對。比如,這名數學尖子生說,她之所以不喜歡英語,就是因為英語老師批評了她幾句,是完全正常的,無惡意的那種批評,不應該影響自己對英語和英語老師的感情,可偏偏一看到這位老師就心里沉沉地學習不進去;她也明明很重視這位老師教的學科,一再加倍努力,偏偏成績上不來。
面對孩子厭學有何對策
家庭方面
要經常給孩子以成功的體驗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比較焦慮、不耐煩。在潛意識里,社會對學習產生反抗的情緒。孩子會變得容易遺忘,容易把剛剛學過的東西也忘掉。要注意贊美和鼓勵。家長必須懂得,語言贊美會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相反,批評過多,會使孩子情緒低落,學習時更易犯錯誤。
image.png
學校方面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民主、平等、積極合作,努力為課堂上的交往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實施“人格教育”,師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師應改變過去的觀念:將“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你不愿意學習,我強制你學習”改為“你不會學習,我來引導你學;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何謂吸引?就是使兒童樂意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師生共同進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同步,達到“主體”與“主導”最佳結合,使兒童每一分鐘都成為快樂的、審美的享受。
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每個學生都是一塊金子,都有他閃光的一面。教師應把教學與學生特長結合起來。其實特長與學習并不矛盾,因為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有特長、有興趣,他們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加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方面來,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漸承擔其學習任務。
提示:
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其中有兩個層次的因素,淺層因素是無動機,即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而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深層的因素則是負動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
(一)、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及消解措施
參加工作第三個年頭了,我時常聽到身邊的教師這樣感嘆:現在的學生是一屆比一屆難教,一屆不如一屆好學。教師最無奈和頭疼的就是不喜歡學習的學生愈來愈多,這常常令我們這些初為人師者感到束手無策。我通過訪談學生、深入班級、查閱和比較相關資料等方式,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發現學生厭學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原因林林總總,各不相同,教師在工作中所實施的應對策略也五花八門,因人而異,效果也不盡相同。一、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查看更多
(二)、大學生厭學逃課檢討書
尊敬的老師: 您好! 首先向您道歉,上周沒有去上課。作為學生我深深地自責。因為沒有請假我的這種行為屬于曠課。嚴重違反了《學生手冊》違紀處分條例第二章第十六條。對此我要要檢討自己,為什么不來上課,為什么不請假。作為一名大學生理應以學業為主,其余事情都應該是次要的。雖然我討厭學習,但是學習是基礎。我不應該討厭學習而不去學習,我這周行為應該遭到同學、老師的批評,同學們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能向我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