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蘇康碼”黃碼賦碼和轉碼辦法(試行)》,市衛健委副主任丁小平就《辦法》作解讀。
三類人群健康碼會“變黃”
一是中風險地區人員,指疫情中風險地區居民或近14天內有疫情中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
二是可能暴露的重點人群,指自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發。o癥狀感染者為首次陽性標本采樣時間)4天前起,在其周圍250米范圍內停留30分鐘以上的人員。
三是潛在密切接觸者,指流調排查出的與陽性感染者在同一場所內存在高感染風險、但未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的人員。
健康碼變黃了怎么辦?
市民在健康碼變黃同時,會收到一條短信:“您曾在防控重點區域停留過或可能接觸過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按規定,您的‘蘇康碼’被賦予黃碼。請向社區報告,并做好居家健康監測和個人防護。被賦予黃碼后滿14天,且近7天在定點機構檢測3次核酸后,如結果均為陰性可轉綠碼。感謝理解支持!”
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是,期間可以和家人同吃同住,日常生活用品應當單獨清洗消毒。提倡非必要不外出,如需外出,應向所在社區報告外出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等事項。外出期間不組織或參加線下會議,不從事線下教學授課或其他集體活動,不進入歌舞廳、浴室、電影院、網吧等室內密閉場所,不參加聚餐、婚禮等聚集性活動。外出時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全程佩戴沒有呼吸閥的醫用外科或者更高防護等級的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與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離。
黃碼怎樣轉綠?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居家健康監測滿14天(自碼變黃之日開始計算);
其次是近7日內三次核酸檢測陰性,這里的核酸檢測,任何具備檢測資格的機構都可以,包括單位和社區組織的集體核酸檢測。
絕大多數人滿足這兩個條件時,黃碼都會自動轉成綠碼。如果符合上述轉碼條件,但是沒有自動轉碼的黃碼人員,可以憑7日內3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報告向所在地街道(鄉鎮)申請黃碼轉綠碼。
省外符合轉碼條件的黃碼人員如何申請轉碼,可由在蘇的親友辦理,將當事人符合要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提交給當事人或其親友居住的社區(村)辦理。
如果發現黃碼賦碼不準確,即不屬于前面說的三類人員,可向所在社區報告,逐級報送至省疾控中心轉交相關部門進行信息核實,如確定誤判則轉為綠碼。蘇康碼黃碼賦碼管理,是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最新印發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處置指南(修訂版)》,結合我省疫情防控實際,動態調整實施的防控措施,目的是為了徹底排查、及早發現和管控涉疫風險人員,盡快阻斷病毒傳播,保護公眾健康。
辦公場所怎樣正確使用空調,做好消毒措施?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潔介紹:
對于一些頻繁使用的設施,如電梯按鈕、水龍頭、公用電話、鼠標、鍵盤、門把手等,可以經常用酒精擦拭進行消毒;辦公室桌面、地面每天也要定時進行消毒,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增加消毒頻次;在辦公場所要配備速干手消毒劑;垃圾要加強分類,垃圾桶每天也要用消毒液去進行噴灑一次;空氣的消毒要在無人情況下進行消毒。
使用空調時候要保證足夠的通風,要開啟門窗或換氣扇,空調運行2?3小時之后,就換氣大概20?30分鐘。對于人流比較大的像地下商場、超市或者農貿市場,每天結束營業之后,要把空調的新風和排風同時開啟,運行一段時間,大概1小時左右。
使用中央空調的場所,如果發現有病例要立即停止使用中央空調,在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對空調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清潔消毒之后進行衛生學檢驗和評價,合格之后才可以重新使用。
企事業單位要落實好防控的主體責任,員工每天上班前要進行健康監測,在辦公場所的醒目位置張貼一個健康提示,提醒大家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也要宣傳一些相應的新冠防控知識。辦公場所要注意控制人流的密度,大家要保持相應的距離,開會的時候盡量采用線上的會議,如果必須用線下會議,要保持人員的距離,盡量縮短會議的時間。在就餐的時候要避免面對面的用餐,同時做好錯峰就餐。最后也要提醒,每個單位要制定一個相應的應急制度,同時要有一個應急處置的區域,加強人員培訓,也要做好對于消毒劑、口罩等等這些應急物資的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