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安全小知識1
(1)上幼兒園的時候,要么由爸爸媽媽接送,要么由校車接送,不要讓寶寶單獨上學與放學的。
(2)爸爸媽媽從現在開始要告訴孩子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不要在馬路或有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和陌生人講話,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 (3)走路的時候,要看著前方不要東張西望。 (4)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給的東西。 (5)學習的時候不拿筆尖、剪刀對著小朋友,以免刺傷。 (6)午睡時不蒙頭睡覺,不把頭、手探出床外 (7)不在活動室亂跑亂亂撞,入廁時不推不擠,防止滑倒。 (8)戶外活動或大型玩具時,不推不擠,拿器具時不爭不搶,保證安全。 (9)上下樓梯小手扶著把手靠右走,不退不拉,不跳臺階。 (10)讓孩子們記住救助電話:“110 。119 。120”應該怎么使用。這也是需要知道的幼兒園安全小知識。 (11)讓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聯系電話,以防萬一。 (12)不要帶小物件帶入幼兒園,以免造成危險。比方說紐扣、別針、牙簽這些都不宜帶進幼兒。
幼兒園生活安全小知識2
1、進餐:教育孩子進餐或飲水時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燙嘴。 2、睡眠:睡前要檢查孩子口袋是否有尖銳的東西,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放進嘴巴。 3、行走:教育孩子行走時手不插在衣兜里;會扶著欄桿上下樓梯;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注意來往車輛;認識紅、綠燈等交通安全標志。 4、藥物:引導孩子學會辨認藥物和一些容易與飲料混淆的有害物品,教育孩子不亂吃藥;知道120急救電話,認識防毒標志。 5、防觸電:教育孩子不接觸電插頭、插座等,不在靠近電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壓電的標志,并遠離它們。 6、開、關門:教育孩子不在門邊玩;不把手放在門縫里,知道“安全門”的作用。 7、防火、防燙傷:教育孩子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機和蠟燭;知道衣服著火時要迅速澆水并快速脫衣服;燙傷后迅速用涼水沖或浸泡患處;知道119火警電話。 8、防拐騙: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知道父母的工作單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險時,會用電話呼救;知道報警電話110。 9、防異物吸入:不將別針、硬幣、小玻璃球、鈕扣、黃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將氣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氣。
幼兒園生活安全小知識3
1.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例如:正確有序的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 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幼兒這些生活小節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2. 提示幼兒注意幼兒園走廊樓梯的安全 幼兒在教室、走廊內的安全、幼兒上下樓梯的安全,也是幼兒園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外出活動的時候應該時刻提醒幼兒靠邊走,不推不擠,下樓梯要扶好,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3. 在游戲場上,培養幼兒遵循游戲規則的好習慣 幼兒游戲時受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師在現場,幼兒的'傷害有時也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幼兒活動時不小心撞倒,相互之間的碰撞以及其他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怎樣盡量避免這種情況呢?在游戲時,幼兒顯得格外活躍,也特別容易受傷,教師需要輔導他們安全地進行游戲活動,如正確使用游戲設備;遵守游戲規則;有需要時懂得向教師求助。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4. 防止因教學設施而引起的傷害 滑滑梯、攀登架、波波池、秋千、翹翹板等大型的玩具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設施,但是偶爾這些地方會存在著一些安全的隱患。教師應該時時注意、時時監督幼兒的活動,一旦發現隱患立刻防止,減少發生意外的可能。教師在每次帶領幼兒外出活動的時候,也應及時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碰角。 5. 提示幼兒在喝水洗手時注意安全 喝水洗手的時候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首先應教幼兒懂的謙讓并排隊,不推不擠。其次,應該派一位教師看管孩子,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