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三三成句,簡練易讀又內容豐富,包含四書五經諸子、歷史朝代更迭、古人勤學故事等等,被稱為“蒙學之冠”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下載
一首《三字經》,曲調朗朗上口。他坦言“身教大于言教”,2歲女兒在一旁參與了整個創作過程,聽完就會哼唱。作為人生中的第一個啟蒙經典,《三字經》以這樣的方式走近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浸潤于中國文化,才更深入人心。
作為中國傳統啟蒙的《三字經》,其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能夠了解到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
這部一千多字的《三字經》,似是萬千精華被濃縮。更可貴的是,這部經典一直在被不斷擴充、不斷進步。這才是真正的包羅萬象,蒙學典范。
關于《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人。理宗淳?元年進士,寶?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臺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后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于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余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王應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據傳就是《三字經》。
其他說法:
(1).最新的三字經兒歌朗誦全文加拼音完整版
一說是宋代人區適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一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認為廣東順德人區適子才是《三字經》的真正作者。
一說是明代人黎貞。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奔匆詾槊鞔柝懽。
吳蒙校點《三字經》時,結合《三字經》中提到《四書》以及鼓勵仕進等的內容,指出該書“似當作成于元延?年恢復科舉,規定考試程式中《四書》用朱氏集注之后”。同時又提及南宋陳淳用三字句寫成的《啟蒙初誦》疑似為《三字經》的先河,指出《三字經》從雛形到更定,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學者張如安根據南宋慈溪人桂氏《家訓》中的相關記載認為,《三字經》應成書于南宋紹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間,其時代要早于王應麟(1223年-1296年)和區適子。而寧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經》最早流傳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