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5、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6、卻立不親授,諭以從父行。——柳宗元《韋道安(道安嘗佐張建封于……)》
7、袴襦砧動地,父母歌闤闠。——貫休《上孫使君》
8、父兄未許人,畏妾事姑舅。——于濆《宮怨》
9、父子更抱持,涕血紛交零。——柳宗元
10、父兄若一處,任向邊頭老。——劉駕《唐樂府十首。樂邊人》
11、父不父,兄不兄。——貫休《上留田》
12、歸來不買食,父子分半菽。——元稹《竹部(石首縣界)》
13、父母吞聲哭,禽鳥亦為啼。——孟郊《堯歌(一作舜歌,賞鄭氏莊……》
14、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王昭君《怨詞》
15、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小雅·蓼莪》
16、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17、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18、鎮時賢相回人鏡,報德慈親點佛燈。——李洞《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
19、何時天狼滅,父子得閑安。——李白《幽州胡馬客歌》
20、父憐母惜摑不得,卻生癡笑令人嗟。——盧仝《示添丁》
21、父歸墳兮未朝夕,已分黃金爭田宅。——貫休《行路難》
22、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遠來兮相追隨。——錢镠《巡衣錦軍制還鄉歌》
23、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為君開。——蘇軾《送賈訥倅眉》
24、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杜甫《百憂集行》
25、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樂》
26、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遼水》
27、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2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9、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1、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3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3、長幼有序。——孟子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3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8、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39、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40、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41、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4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4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4、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4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47、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48、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5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