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層銀霜。
抬頭看天窗外一輪明月,低頭思念我遠方的家鄉。
主題:這首詩描寫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詩人于屋內抬頭望月而思念家鄉的感受,表達客居思鄉之情。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釋義: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烏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主題:這首詩寫出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表達了詩人對月懷念友人的感情。
3、《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主題:這首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
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
獨自在異鄉做異鄉來的客子,每遇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時會想到少了一人。
主題:這首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思念自己。字字句句表達出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5、《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釋義:
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
越走近故鄉心里就越是膽怯,不敢打聽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主題:這首詩是詩人久離家鄉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意在寫思鄉情切,表達出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摯愛之情和游子遠歸家鄉時激動、不安、畏怯的復雜心理。
6、《人日思歸》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釋義:
入春才剛剛七日,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
歸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主題:這首詩使用平實自然的語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達出對家鄉的思念卻又身不由己的苦惱。
7、《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釋義: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主題:這首詩創作于詩人晚年辭官還鄉之時,表達詩人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
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釋義: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岸邊景色,皎潔的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
主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9、《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釋義: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鳴。
從今天夜里就正式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我自己故鄉的最亮最明了。
我雖然有兄弟卻都在戰亂中分散了,我無家可歸,無法探問兄弟的死活。
我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更何況安史之亂的戰爭還沒有停止。
主題:這首詩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正值白露時節,在戍樓鼓聲和孤雁哀鳴的映襯之下,表達了詩人對兄弟的憂慮和思念之情。
10、《臨安春雨初霽》唐・王昌齡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釋義: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主題:這首詩早晨作者在江邊送別辛漸的情景,表達了對朋友的不舍與對家鄉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