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必然面臨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著力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這一重大
六次會議心得體會(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在從嚴治黨問題上敢于亮劍,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提出了一系列從嚴治黨的新思想、新戰略,維護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升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新境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障。這些新思想、新戰略的基本精神在十八屆六中全會得到了進一步提煉,其基本經驗將進一步應用在未來建設廉潔政治生活
建設廉潔政治,需要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結合起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十八大以來黨風政風建設的成功經驗。思想建黨指向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關乎思想“總開關”;制度治黨指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力圖將“制度的籠子扎得更緊”。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辯證關系,讓二者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才能形成“全面”的合力,發揮出“從嚴”的作用,由此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
建設廉潔政治,需要將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因
建設廉潔政治,需要“關鍵少數”起到帶動和示范作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踐行*,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斗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
堅決反對腐敗,必須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實現廉潔政治,必須多管齊下、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必將進一步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提供思想指引和制度保障。
六次會議心得體會(二)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強化新形勢下的黨內監督作出頂層設計,為加強和規范黨內監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條例的貫徹執行,使其成為規范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行為的硬約束。
長期以來,*高度重視黨內監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不愿監督、不敢監督、抵制監督等現象也在黨內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同志監督下級怕丟“選票”,監督同級怕傷“和氣”,監督上級怕穿“小鞋”。黨內監督缺位,必然導致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把強化黨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程,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
強化黨內監督,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各種監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黨內監督帶動其他監督、完善監督體系,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現在,我們黨不斷完善黨內監督體系,目的就是形成科學管用的防錯糾錯機制,既使已經發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決,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問題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經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反彈復發。這次全會通過的黨內監督條例,正是規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內監督的基本法規。全黨同志務必深刻領會六中全會精神,不斷增強向體內病灶開刀的自覺性,使積極開展監督、主動接受監督成為全黨的自覺行動。
“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是全黨的任務,必須全黨一起動手。在監督體系上,建立健全*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在形成監督合力上,堅持黨內監督同有關國家機關監督、民主黨派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相結合。在監督重點上,以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為重點對象。在監督任務和內容上,確保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維護*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這樣,我們就能織密監督制度之網,有效解決和防范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險。
早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提出跳出“歷史周期律”的課題。新的歷史起點上,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的*周圍,全面落實黨內監督責任,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我們就一定能從容應對風險挑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長征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