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項機制分別為《陜西省黨政干部鼓勵激勵辦法(試行)》《陜西省黨政干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陜西省黨政干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以下是小編帶來的三項機制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項機制心得體會(一)
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mda
事實上,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反腐建設不斷完善、不斷成熟的過程。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相當一批“老虎”和“蒼蠅”受到懲處。應當說,反腐成果巨大,而且影響深遠。
但也正是很多腐敗案件所涉及的
標本兼治,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治國理政過程中,對待問題和難題的一個常識性“動作”。治標不治本,往往功虧一簣。但什么是“標”,什么是“本”?就反腐倡廉而言,“標”就是個案,就是露頭的貪官。“本”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具體來說,就是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三項機制,涵蓋預防、懲治、教育、自律、監督等各個方面。從一定意義上,它就是新時期反腐倡廉建設的“頂層設計”。
讓貪官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才能構筑反腐敗無縫的、牢固的“防火墻”。而這,正是長期以來公眾的呼聲,輿論的期待。反腐“三項機制”,也正是對公眾呼聲和期待的響亮回應,對腐敗軌跡和反腐斗爭規律的自覺把握。在這個意義上,構建“三項機制”,必將最大限度提升公眾反腐信心,受到全社會的擁護與支持。
三項機制心得體會(二)
陜西省委出臺的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意味著省委在把脈陜西發展的背后,正在把人才培育和機制建設作為追趕超越的關鍵提升到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可謂給干事創業之士注入了“強心針”、注射了“興奮劑”、吃下了“定心丸”,必將為陜西實現追趕超越提供全新活力和組織保障。但是,筆者認為,推進“三項機制”的關鍵還是要讓其實踐中落地生根。
“老陜愛參觀,回來不動
根除這些“頑疾”的“猛藥”就是省委出臺的“三項機制”。推進“三項機制”,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刮骨療毒的決心。核心在曠日持久、關鍵在落地生根。
一是單位帶頭。在工作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狀況,單位在布置重要工作任務時,往往先是做出干部只負責干事,出問題了有組織兜底,并許之以優厚的待遇、級別、提拔等莊嚴承諾,讓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認為遇到了知音,挺身而出為單位干事。但是,干部在干事中遇到失誤、不公正或是遭到誤解、誣陷時,單位總會推三阻四讓這些干部找東找西就是找不著單位,更有甚者還會來一句自己處理好、不能因個人原因影響了單位聲譽的訓誡,這些干部此時已經心灰意冷。最后,由于單位換帥,新任到后一般都會否認前任,新任新政自會聚集一批新人。因為這些敢于擔當的干部在落實前任決策時出現過失誤,便被一棍子打死,甚至還會被劃成前任陣營遭到排擠,這些干部的一輩子就被這樣輕松斷送。因此,在推進“三項機制”的實踐中,各級單位要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ldqu
二是領導示范。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單位,無論是主要領導,還是分管領導,都是這個單位的主心骨。領導的一言一行決定著這個單位的精氣神。但是,由于一些領導缺乏辦大事、成大事的胸懷和格局,缺乏聚則成、散則敗的包容和理解,善于把迎合作為判斷,喜歡把喜好作為準則,樂于把權力當作權威,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容不得半點棱角、聽不進半句建議、受不得半點委屈,在自己的決策領域如有半點“雜音”,便會給干部穿小鞋、設障礙,甚至于在關鍵時刻來個陰招,讓身邊的干部永無出頭之日。如果這樣的領導長期當道,何談工作,哪來事業?因此,領導必須在推進“三項機制”中發揮示范作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帶頭干事、帶頭創新、帶頭攻堅、帶頭克難,用自己的行動和實績感染、培育各級干部形成干事創新的行為習慣,為實現追趕超越持續發力。
三是干部實踐。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干部干部,關鍵要干。可是一些干部不在“干”字上做文章,卻往往在“部”字上下功夫,統籌部署、設法進位。如研究上級干部的喜好,模仿上級干部的打扮,親近上級干部的家眷,揣摩上級干部的心思等等,千方百計進入上級干部的視線、贏取上級干部的信任,而對待同事陽奉陰違、詭計多端,人前滿口道義、背后扯筋使絆,對待群眾置之不理漠然相待,對待事業上蒙下騙鉆營過關,成績面前從不放過、責任面前全身而退,逼真演繹著“干的不如看的”,官不大僚不小,權不大勢不小。長此以往,干事的越來越少,投機的越來越多,這些干部最后倒是自己舒服了也心想事成了,但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就擱淺了。所以,推進“三項機制”,重在干部實踐。只有各級干部在黨言黨、在黨護黨、在黨為黨、在黨興黨,想人民之所想、憂人民之所憂、干人民之所干,在“兩學一做”中把自己擺進去,愛黨愛國愛人民、俯首甘為孺子牛,就一定能夠在落實“三項機制”中奮發有為、實現價值。
四是社會監督。推進“三項機制”,說到底,就是要在嚴守法紀制度底線的前提下,打破條條框框、實現思想革命,進而調動全省干部干事創新的積極性,為三秦人民謀福祉。但是,由來已久的固化思維很難打破,久已成局的僵硬模式很難摧毀,無為而治的懶政觀念很難改變。如“我媽是我媽”的證明還在開具,“今天網絡壞了”的借口還在發生,“攝像頭遭到損壞”的理由還在上演,“這是領導交代”的強硬還在逞威,而這些久拖不決、久治不力、久而成習的社會怪相一經曝光,解決起來的速度甚至超過世界冠軍劉翔。因此,要想畢其功于一役推進“三項機制”,各級各部門必須敞開大門通風、推開窗戶透氣,把陽光、規范、公開、透明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發揮人民群眾、各個層面、各類媒體的社會監督作用,讓能干的有市場、讓投機的靠邊站,讓創新的有舞臺、讓守舊的看熱鬧,讓成事的有位置、讓平庸的退出來,讓新制度帶來新自覺、新自覺帶來新變化、新變化帶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