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是我們都期待的大事,喜迎十九,大家是不是也在找喜迎十九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十九大什么時候召開的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7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全會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
全國宣傳部長會議3日在京召開。*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以*同志的*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高度政治責任感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提供有力思想輿論保證。
劉云山指出,新形勢新任務對宣傳思想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要突出堅持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主題,突出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突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多做堅定信心、凝聚共識、鼓舞士氣的工作,更好匯聚團結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劉云山指出,做好今年宣傳思想工作,要在整體推進中重點發力。要深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研究宣傳,加強對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宣傳闡釋,更好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要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深入宣傳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生動實踐,宣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展成效,積極做好熱點問題輿論引導。要持續推進*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強化良好政治文化對主流價值的引領。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推出更多優秀文化產品。要切實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加強對外傳播能力建設,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
劉云山強調,宣傳思想戰線要按照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自身黨的建設,講政治、強黨性、敢擔當、勇創新、嚴律己,推動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強起來。各級黨委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掌握工作領導權主導權。
*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主持會議并作工作部署,強調要全面貫徹中央精神,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理論氛圍、輿論氛圍、文化氛圍、社會氛圍。要堅持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為黨的十九大召開做好思想理論準備;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鞏固和發展主流意識形態;著力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凝聚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突出抓好引領和融入,持續推進*建設;聚焦聚力精品創作生產,推進*文藝繁榮發展;全面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加快文化小康建設步伐;加強改進對外宣傳,提升中國話語國際影響力。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
十九大之前的中央政法會,釋放了什么信號?
“團結湖參考”連續兩年作為新媒體代表,受邀參加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話說入行十年整,我還是第一次采訪政法系統的最高會議,多少有點小緊張。
不過聽說會議的舉辦地,京西賓館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來自山東,作為山東人我頓時有了融入感。
這種感覺,對于深入理解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一定大有裨益。
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中央政法委的會議也并不缺乏活潑。
孟建柱書記態度親和,講話中微笑很多。
但這不影響會議內容的嚴肅性。
*對會議作出重要批示,“重要”兩個字不是例行公事的形容詞,我在拿到會議材料的那一刻,就感到了此次批示的分量。
批示指出“2017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特別強調“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對各種矛盾問題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為黨的十九大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在十九大召開之前,對于政法工作提出這樣明確的要求,一點都不令人驚訝。
“十九大召開之前”,這是此次中央政法會議的時間場景。
如同書法落筆之前,要清楚宣紙上的天和地在哪。
站在這個時間場景中去理解會議精神,走筆行書的章法就清楚了很多。
其實不僅是中央政法會,可能今年有很多事情,都要在這一場景下思考。
會議內容很豐富,難以面面俱到,我只能“拎重點”。
去年政法系統在反恐、治安綜合治理、糾正冤假錯案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
有一個數字讓我印象很深,去年以來針對政法部門的舉報同比下降了三成,這表明肅清周永康在政法系統中的流毒初見成效,群眾對于政法隊伍建設給予了積極回應。
在這些成就中,孟建柱還特別強調了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的提升。
2017年的中央政法會議上,團結湖參考以及多家新媒體,就曾與多位律師、法學教授一起參會,被稱為“破天荒”的舉動,今年這一開放態度沒有變化。
作為一枚評論員,經常會為彌漫在官民之間的不信任而感到無力。
政法部門與社會保持良性溝通,這雖被排在十項成就的最后一位,但我特別愿意為此點個贊。
領會完這次會議精神后,可能有兩個領域的人會小雀躍一下。
一是民營企業。
會議中專門提到加強產權保護,要增強人民群眾對財產的安全感。
并著重指出“對改革開放以來各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因經營不規范引發的問題”,要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從舊兼從輕等原則,不盲目翻舊賬。
十八大以前的某段時間內,混亂的政商關系使得企業很難規范經營,所謂“原罪”的第一責任在官不在商。
當反腐整風已見成效,尤其是十九大將要召開,社會需要凝聚力量共克時艱,“不翻舊賬”是給這些企業的一顆定心丸。
另一群人是律師。
會議強調要把律師制度改革與司法責任制改革統籌起來,發揮律師對司法的專業監督責任。
對侵犯律師合法權利的,要堅決糾正并嚴肅處理,并強調“向全社會釋放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的信號”。
孟建柱在會上表揚了很多人,但也批評了兩類人。
在談到訴訟制度改革時,他稱反思近年來糾正的冤假錯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強調懲治犯罪而忽視保障人權,強調要從制度上反思。
他說個別地區對于冤假錯案仍然不予糾正,這種情況查出來的要處理,“現在知道錯了,還不改,行么?”此外,在司法系統員額制改革中,一些干部占著員額,卻不辦案,加劇了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局面,對此孟建柱也給予了批評。
有了書記在政法大會上的敲打,有這兩類問題的人,需要掂掂分量了。
作為首次參會者,當看到報告中用到了“謙抑理念”和“善意理念”這些相對柔性的表達時,以往政法委給我的剛性印象轉變了。
而作為一個時事觀察者,報告中的很多段落都能與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對應起來。
孟建柱書記站在司法體制改革的高度上,對部分熱點事件進行了回應。
他說對于冤假錯案,只有堅持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才能實現改革目的。
對于規范公安執法,既要讓民警增強執法自信心,又要讓群眾消除不安全感。
在中國傳統中,這叫走“中道”,在馬克思主義里,這叫“辯證統一”。
燮理陰陽,調和鼎鼐,殊為不易。
本次會議上的很多提法,比如保護律師權益、保障人權,都不是第一次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被提出。
但站在十九大召開前的時間場景去理解,特別能感到風吹去的方向。
改革從來很難,但只要改革的共識被喚醒了,就會讓人有擼起袖子的沖動。